第165章 和谈(2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896 字 2022-06-18

说着这话,他就从贴身的口袋里取出信函,交给张富田转呈宋彪。

将信拿过去看了一番,宋彪并没有从良弼的这封信里读出太多的名堂,大体无非就是“很敬慕,很情愿交冤家,置信宋中堂忠于朝廷皇统,唯以兵伍起身,恐遭朝廷猜忌。他情愿和朝廷作保”之类。

宋彪看完信,哦了一声,道:“尚书大人说的很美丽,只是事情还是要做到实处才有,光是动动嘴皮一说,那岂不是都很容易。”

舒清阿神色悄然显得有点尴尬,却道:“中堂大人所言甚是啊,卑职前来之时,良弼大人和卑职说了,东北这个地方只要中堂大人才能坐镇,朝廷如今算是真明白了,中堂大人在东三省只需不称王立藩,您在一日,您就是东三省总督一天,这世上谁敢说个不字。就连私底下,醇亲王也是这么说的。话说回来,您在东三省,那连洋人都被您治的服帖啊,这大清国上下还有谁不服气的?”

舒清阿是一个汉族人,可他从来是将本人当一个旗人,一个旗人跑到宋彪面前说这种话,还是代替另外一手握重兵的满人来说话,这外面到底是有什么名堂?

此时在关内同宋彪在军事上分庭抗礼的人正是陆军部尚书良弼,此人毕业于日本陆士,和蒋方震等人是同窗,由于是宗社出身,很随便就挤掉了在排挤袁世凯之时屡建奇功的铁良,在摄政王載沣和其他满人总督的支持下拥有北洋军及其他满清爽军的控制权。

良弼这个人是有一定能耐和军事程度的,宋彪这几年间关注的也比较多,和載沣不同,这个人对东北新军要更为忌惮,积极压服載沣选择一种保守的军事改革,大量启用本人在日本陆士的同窗替代袁世凯的旧部,以做一时之需,暗中放慢抽调第一镇的满人旗兵主干组建旗兵禁卫军。

在良弼的积极改革之下,加上載沣和八位满人总督的鼎力支持,此时的清军曾经积极扩建二十镇新军,外加十六个混成协,两个协的旗兵禁卫军。

异样是在良弼的调整下,北洋军六镇中的第一镇、第六镇驻扎在北京南北两端,第二镇驻扎在保定,第三镇从锦州参加后就驻扎在开滦,第四镇驻扎在天津,第五镇持续驻扎在济南,清军新军第二十镇则从开滦北调至永平驻守。

新军第二十镇原先是同盟会的张绍曾所督办,后来也是受良弼的约请和启用,可良弼很快察觉张绍曾不牢靠,就将留日士官生中的同窗宝瑛调至第二十镇,添加军饷开支,装备机枪营和火炮,妄图以此死守山海关。

在良弼、荫昌、舒清阿这些人的努力之下,北洋军、禁卫军、第十八镇、第二十镇、第二十三镇这些部署在直隶周边的部队都拥有很好的装备程度。特别是北洋军和禁卫军,装备程度的确是真不错。

宋彪的东北新军如此之强。載沣却不怕宋彪,一是东北新军的很多情报没有外泄。二是載沣手里的确有足够的兵力,手握二十镇和十六个混成协,加上禁卫军,載沣真心不觉得本人还会遭到东北新军的要挟。

在这样的状况下,想着舒清阿的这番话,宋彪所能感觉到的就是一种奇异而已。

宋彪大致想了一会儿。正好勤务兵将茶水送下去,宋彪持续约请舒清阿在茶几旁边坐上去,他也换个地位坐到舒清阿的对面。

喝了一口热茶,宋彪就和舒清阿说道:“舒总参议。我们都是军人,有话要说的话,那就直爽点吧,我的规矩一向是天王老子过去也只要最多半个小时的会客工夫,你要是有话得说清楚,那就直接说清楚。”

“中堂大人果真是个直爽人!”

舒清阿呵呵笑一声,又道:“行,既然中堂大人这么说了,那卑职就说的更直爽点,其实我这一次是替醇亲王和陆军部良弼大人。还有庆亲王一道过去和您说个事。这个事也复杂,如今这世道就是谁有实力谁就能坐镇一方。醇亲王说了,只需您在东北不立藩称王,不和朝廷对着做,王爷就和您在关内关外等量齐观,大家共享荣华富贵。”

宋彪啊呀呀的感叹道:“居然有这样的坏事便宜我?”

舒清阿道:“中堂大人务要说笑,如今这世道就是谁有实力,谁是总督,想当初曾国藩、李鸿章能当上大学士还不是一样靠湘淮两军。如今您的奉军比湘淮两军凶猛多了,王爷心里明白着呢。其实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堂大人这里有六镇六协的兵力,听说连炮兵都有两协,辎重、工兵还能另外编一协,真实凶猛,我等算是见识了您的手腕,王爷也明白。如今这事不妨就明着办了,陆军部直接划给您东三省六镇兵力,其他各协算作军部直辖,漠南东部加设一镇归您调度,此算是到顶了,还请您悠着点。朝廷这边在直隶设有北洋军六镇,山海关单独一镇,京师设有禁卫军一镇,漠南绥远日后加设一镇,其他各省一镇,总计四十二镇兵力编满为止,南边的各镇绝不北上,两边相安无事,关内是王爷说了算,关外是您说了算。若要对外,还请中堂遵从朝廷的安排,但相对不会让中堂大人吃亏。如若是中堂大人觉得这个法子好,大家各有所得,王爷揣摩就想他亲妹妹,家中仅有的三格格许配给您,此事还要大办,举国皆知,王爷和您那是亲对亲,您就是当今皇上的亲姨夫,您有这样身份,坐镇关东摄政,为皇上分忧解难,那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啊。”

宋彪显得颇有兴味,笑道:“王爷要是真有这个想法,那倒是对了我的路子,行,那就这么办吧,其实我是早有这个盘算,就怕王爷不肯啊。不过,我家夫人还是个很凶猛的角色,一是相对不肯做小,二是未必允许我纳妾,这个事……我有心,怕是不好办啊。”

舒清阿道:“此事复杂,只需中堂大人应一声,圣旨明个就能上去,决计不让大人在家中为难。皇上金口一开,圣旨一出,夫人那又能奈大人如何,到时分,皇上和王爷要亲身在奉天府给您办个新府邸,两边府邸各有一位夫人一位福晋,这就叫相得益彰,中堂大人自享得是齐人之福啊。”

宋彪拍了拍手,赞同道:“有意思,这档子事办的有意思,那就这么着吧,可这个圣旨得正点上去,你这前脚一走,后脚就是这么个事,夫人一定明白是我本人的心思。所以,详细什么时分将这个事情准了上去,拿个什么名义,还请王爷多费点心思。至于我这边嘛,说来不怕王爷觉得我心眼太坏,只需直隶京师不增新军,我这边也犯不着增,增出来的都是雪花花的银子啊。如今我手里这些兵是足够守着东三省,相对不会让日本俄国和其他洋人占着便宜,多增有益,徒耗银子而已。”

舒清阿大喜过望,道:“这就请中堂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将您这番话带给王爷,只需有王爷明天这番话在,那这些事都也好办的很啊。”

宋彪笑呵呵的也不多说什么。

舒清阿这一次过去谈的事情很奇异,宋彪也是真心没有想到,虽然手里就是杀猪刀,眼下要是能蒙一下也是坏事,他还就做得和真的一样,早晨单独为舒清阿预备了酒宴,和舒清阿喝了几杯才送他回舒府休息。

等舒清阿分开,工夫曾经不早,宋彪就没有将蒋方震他们紧急喊过去,而是先和舒萱磋商一番,希望舒萱了解,这也就是所谓的缓兵之计。

舒萱自然了解,就算那位格格真的嫁过去了,她也全然不会在意,她担心的只是事情假设有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化,最后宋彪没有挥师入关,下场恐怕未必会很好。

舒萱虽然不问政治,也不问克复革命,可她是个饱读诗书的聪明女子,她很清楚清政府如今也是缓兵之计,假设宋彪真心安稳的只求富贵,不思进取,日后多半是难逃一死。

第二天,宋彪才另外约了蒋方震、舒方德、杨铁生、陶成章、蒋尊簋、章炳麟六人商谈事情,缓兵之计的意义不大,宋彪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是,宋彪所要采取的策略和蒋尊簋等人猜想的都一模一样,他这个策略是蒋方震和章炳麟一同商谈时想到的对策。

此前曾经有克复会各地分支组织小规模的肇事,结合同盟会那边的各种事情,造出全国各地都有叛乱的状况,经过报纸再言过其实,如今要做的则是找一个更适宜的机遇,克复会在江浙的老巢先起义,组织两协的兵力激战,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半个月之久,最好是要占据浙江省城杭州,东北新军再照应起义。

陶成章等人此前的意思,宋彪也赞同的办法是东北新军起义,江浙方面再随之照应,使得全国各地新军都末尾积极跟随,一鼓作气击溃满清。

如今这个办法有点冒险,但对宋彪和东北新军而言则是最为有利,毕竟眼下是有满汉之争,却还未到生死存亡之时,不能激起全国照应,江浙克复会先行起义,则是将满汉矛盾扩展化,只需清政府派兵反抗,那就是满汉之争的生死存亡之际,宋彪此时起兵,那就不算是谋逆之臣,而是顺乎天下大势而起。

这两者的差别很大,章炳麟是个文明人,他研讨了一番之后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未完待续。假设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引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