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帝国稳定的过渡到金本位,并且在中央储备局保持着1350吨黄金和超过1.15亿两白银,同时从亚洲最大的债务国转变债权国,宋彪终于决定出兵清剿西北马家军。彻底消灭国内最后的地方势力武装。
宋彪之所以要在此时决定出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四川铁路也已经从成都修建到了天水,拥有两条铁路的补给线,使得中央军部在剿灭马家军的过程中,将会拥有更大规模的补给能力。
……
1915年12月,俄军在波兰战场遭遇德军主力的全面进攻,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过150万人,但是英法两国从中美购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仅从远东武器总公司购入的波普宁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就多达33000支,步枪77万支,乘机对德军西线战场发动反攻,迫使德军重新调回主力进攻英法。
欧洲风云变幻莫测,局势难料。
此时此刻,宋彪却在新上任的副总参谋长蔡锷的陪同下悄无声息的抵达西安,西北军部的军部所在地是在咸阳县,并不是在西安城内,这样的设置在每个军部都是如此,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军区干涉和影响本省政府。
在这样的一年,咸阳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西北军部就屈居于此,不过也有好处,因为远离西安那样的城市而显得格外僻静,不用担心军事机密的外泄,也不用担心军演的扰民。
段祺瑞正是在这里担任了五年的西北军区司令官,不过,预计也不会担任更久。
咸阳虽然是一座小县城,却是王陵最多的地方,著名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就在这里,到了咸阳后,宋彪就在段祺瑞和蔡锷等人的陪同下去茂陵观赏。
此时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都还保存完好,只是据说里面都已经被盗了一空。
盗没盗的,宋彪倒是不太在意。
这两座墓上面都有堆起来的大土堆,茂陵这座更是接近五十米高,宋彪也并无顾忌,索性就和段祺瑞他们一起登上茂陵坡顶,俯览周边风景,远眺西北和远处的霍去病墓。
时值初冬,北风寒冷凌厉。
宋彪身穿着帝国大元帅的军装和呢装大衣,肩膀上还戴着披风,手持军刀远眺西北。心中不免是感慨良多,蔡锷和一等内侍官张富田、韩麟春都陪同在旁。段祺瑞稍稍靠左一些,相隔也不过三四步远。
沉吟良久。宋彪的文采有限,实在无法用诗句吟出心中的感慨,就和蔡锷他们自嘲道:“寡人啊,寡人啊,都是寡人,但愿我这个寡人死后别像汉武帝那样惨遭盗墓。”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几声,笑了一会儿又感觉不对,听起来像是笑话,可能并不是。
见大家神色凝重。宋彪就和他们安抚道:“别当回事,我说笑的,以后在房山一带找一个好地段建一个帝国公墓,咱们死后都卖那里,如今这年月,谁会无聊的在身边搞那么多陪葬品?我连军刀都留在博物馆里给后人参观,穿一身军装丢棺材里就行。”
段祺瑞听了这话总觉得不太对劲,就道:“皇上,还是以国礼为上,太薄葬也不好。虽然这事至少也是百年之后。”
宋彪摆了摆手道:“别扯了,还百年之后,咱们这几个人能再活五十年,那就算是长寿了。帝国复兴,民族复兴,那边再好不过,否则就像是李鸿章那样长寿又如何,还不如早死十年算了,早死十年是民族之英雄。中国海防之功勋,晚死十年就是民族之败类,中国海防之罪魁。至于薄葬、厚葬的问题,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搞什么都没有意义。我坚持火化,火化之后也别乱撒,我丢不起那个人,埋个盒子往墓里一安就行,省得麻烦,免得以后帝国灭亡,再来一孙子刨我的老坟。”
蔡锷只能劝说道:“皇上,您这真是想多了,您是中华复兴之希望,民族之英雄大帝,纵然是一万年后,子孙万代也感恩戴德,岂敢造次?”
宋彪指了指脚下,问道:“这位爷算不算民族英雄,算不算真正的汉人大帝?汉人大帝之中,这位爷的功绩是我拍马也追不上的。你们呢,你们就算是再追,岂能追得过霍去病?当然,你们还是要争取做帝国的霍去病大将军,我也得争取做 第 212 章 中时间稳定国内,治理各省,实施帝国的转型战略和工业计划,同时也是考虑西北特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所以才没有对付西北马家军,对甘宁青和新疆也任之自流,没有强行实施政改。
为了保留后续围剿的正当性,宋彪甚至没有委任马家军的这些实权地方军阀为正式的官员,只是象征性的授予督军一职,同时有意识的分裂马家军,委任了三位督军和三位副督军,让他们各有部署编配,相互牵制。
但是,中央和马家军的分裂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随着中央实权的扩大和军经政的稳定,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帝国铁路在西进战略不可阻挡,而马家军就是唯一的拦路虎,使得帝国铁路在1914年之后就一直停留在天水、巴彦卓尔、靖边三地,甚至有一批铁路勘探队的员工在榆中县一带被秘密杀害,其中包括了两名美国地质学家。
帝国的新疆勘探队也是几次遭遇危险,被迫派了一个骑兵营随队护送,才使得勘探队进入新疆调查地质情况。西亚、新疆和帝国中央的丝路贸易完全被马家军所控制。
此时的马家军已经是真正的民族罪人,不仅阻挡了帝国稳固新疆和向西亚扩张,也成了俄国势力在西亚、新疆活动的主要保护者。
事情到了这一步,帝国就必须要彻底消灭马家军了,根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根据段祺瑞和中央军事情报局的调查,马家军现阶段确实就是三股大势力,分别是青马、宁马和甘马,青马最为彪悍,宁马次之,甘马更次之,而宁马则最愿意和中央接触洽谈,但是宁马的条件也是帝国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进攻马家军的 第 212 章 主力围攻宁马,最后南下消灭最凶悍的青马。
消灭马家军的难度其实不是很大,宋彪和帝国内阁政府最大的担心还是宗教、民族问题,马家军毕竟是骑兵,一旦围剿不成功,让他们一路西逃进入新疆,后续再追击起来也更为困难,那样就可能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长久战,甚至有可能将西北难以安抚的民族问题进一步激化。
到了西北军部的这天晚上,宋彪就将具体的作战规划确定下来,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和几位将官彼此都很担心的一些问题后,宋彪继续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习惯性的拄着军刀,这才和段祺瑞吩咐道:“我这一次过来会住上小半年,等清剿了他们再回去,马家军很凶悍,如果他们确定自己已无退路,指不定会倾巢而出的进攻军部,你这边要做好防备工作。”
段祺瑞大为震惊,他原先听说就是蔡锷这个帝国骑兵领域的副总参谋长过来督阵,没有想到皇帝会亲自过来指挥,真是让他猝不及防,他也全然没有做好准备。
段祺瑞当即起身行礼,道:“皇上龙驾至此,臣下荣幸之至,只是西北军部经费紧张,臣下也未曾得知皇上御驾亲征的事,准备不周,还望皇上免臣下不敬之罪。”
宋彪摆了摆手,道:“我是前几天才临时决定过来的,你不用太在意,并不是有意对你保密,其他人也不清楚。我对生活这方面一贯要求不高,内廷总署那边会有一些合适的安排,你更不用放在心上,你和蔡锷住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呗,更不用按照行宫的规格布置,没有必要,扫平这帮小军阀,我后面要来西北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段祺瑞心中颇有些感叹,再躬身道:“皇上圣明仁君,宽恤臣子,心怀百姓,臣下替天下百姓和中华国民谢过皇上。”
宋彪笑了一声,和段祺瑞调侃道:“指挥诸军作战的事,还是你负责,我就给你当一次参谋长,你要是不放心我有好几年不打仗了,那也可以禀报中央军部,请中央再换一个参谋长。只不过,这最终还是得我批准啊,所以啊,你就老实点接受现实吧,就我这个参谋长了,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是调侃的开着玩笑,段祺瑞却是诚惶诚恐,要不是帝国君臣之间非重礼不得行跪,段祺瑞真的想给宋彪跪下了,心里那是好一个害怕不已,可又感激。
皇帝能和他说两句笑话,那就是真将他当嫡系臣子来看,至少也是大半个嫡系,和袁世凯、徐世昌等等已经是不同了,毕竟他还在军队,军队这边都是皇帝直接的下属,有这个机会融入帝党一派。
想到这里,段祺瑞是真的很高兴。
人生这么一辈子,能够混到他这个份上,他自个觉得是真心不多了,皇帝还能将平定西北这种功劳留给他,让他有机会在帝国史上青史留名,功比左宗棠,身为军人,他何等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圣眷隆恩,不知道多少人一辈子就求这么一个机会,却也都求不得啊。
其实在座的都很清楚,平定西北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最麻烦的不是军事,而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出兵平定倒也只是半年内就能处理掉。
所以关于此次出军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宋彪也就不和段祺瑞、蔡锷继续讨论下去,反正时间还很长,这就让大家先退下去。
离家千里,宋彪心里也是挂念妻儿。
时光飞逝,一晃已是十年光阴虚度,按照阴历算,如今他也是三十而立之年,膝下有一女一儿,儿女虽然不多,倒都是健康成长,女儿六岁,儿子三岁。
只是皇后舒萱年纪渐长,他却正值壮年,精力旺盛,雄心万丈欲要中汉武之后的汉人第一帝。
让其他人都先离开后,宋彪提起毛笔写了一封家信给皇后,此番平定西北马家军不是大问题,他后面还想利用这段时间在西北多走多看,做好调研,一鼓作气的制定解决西北问题的各种政策,还有发展西北经济的一些新思路,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才要在西北长住。(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