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摆在将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听从大祭司的安排,兴兵造反,要么就是继续反驳大祭司的意见,继续做自己的忠臣良将,
思虑再三,最终将军还是选择了前者,因为将军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说自己选择了后者的话,那么自己叛国的罪名显然是坐实了,
这些大祭司手下的人可和自己不一样,如果被镇压,那么他们肯定会一口咬定将罪名扣在自己的身上,因为他们都是对大祭司发过重誓,若不忠于大祭司,或者出卖大祭司,必遭天谴的死士,
这些极端的宗教信徒对于这种誓言非常的重视,即便是自己终得一死,也绝对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
大祭司显然这是在某种意义上逼将军就范,
守城的将领被杀,城内的军兵顿时打乱,而正如大祭司之前所料想的一样,只要将军出面,便会立刻接管城中的军队,
当将军在城门楼上向城中的百姓和军士宣布自己要改朝换代的决心之后,早已怨声载道的百姓和军士纷纷表示支持将军的行为,
于是将军连夜出发,率领着城中半数的士兵星夜往朝都赶,因为他知道,自己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会传达到朝都,大祭司那边很有可能也已经动手了,自己如果稍慢一点的话,恐怕会迟则生变,
在近乎昼夜不停连续两天两夜的时光过后,将军率领这军士来到了朝都,从路途当中将军就已经听说大祭司已经公开了弑君之事,并向朝野上下的君臣百姓公布了君主在其位的八十多条罪名,虽然这些罪名当中,有些将军也很明白,都是大祭司凭空捏造的,但是木已成舟,无路可退了,
当将军赶回朝都的时候,朝都上下一片大乱,大祭司临时接管了君主的所有权利,正在朝都内部四处搜查前任君主的手下的余党,
而也正如大祭司之前所预想的一样,当将军赶回朝都之后,当初因为功高震主的原因被赶出朝堂的他,便成为了百姓军民所共同爱戴的共主,
而大祭司也正如之前自己所许诺的,在将军回到朝都之后,便立刻将政权和军权完全转交给了将军,这让将军十分的感动,他真的没有想到在他眼里原本是一个小人的大祭司居然会如此的信守承诺,
也正是因为心里存在着这样一份天真的感动的缘故,将军在继承君主之位之后立刻颁发了三道旨意,
这第一道旨,便是安抚民心,百姓在战乱当中所遭受到的损失,不论大小,一律由朝廷双倍补偿,凡是因为躲避战乱而逃脱的文武大臣,只要是在先君时期没有罪大恶极的罪行,并且愿意效忠新君的,过去的一切既往不咎,官复原职,
第二道旨,便是下令捉拿前任君主的继承人,大祭司在弑杀了前任君主之后,虽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但是仍旧还是让前任君主的继承人逃脱了,此时继承人已经逃到了朝都附近的城池,并且纠集附近几座城出内终于先君的余党,意图趁新君立足未稳,卷土重来,
而第三道旨,则是最有震撼性的,就是让大祭司担任新朝的大祭司,而且相比于前任君主时期,现任大祭司的权利更大,大到可以与君主平起平坐,并且将军还让大祭司成为自己三个儿子的师尊,如果自己的三个儿子将来不成器的话,大祭司可在自己归天之后,取而代之,
将军在成为君王之后,所下的这第三道旨意,就是为了报答大祭司信守诺言,将军曾经问过大祭司他想要什么奖赏,而大祭司则信誓旦旦地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将军,而是为了肃清朝野,为了天下苍生和?民百姓,
正是因为这样一席话,让原本对于背负弑君之名的大祭司在将军的心里形象又高大了几分,
但是将军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终究不过是大祭司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他利用了将军对自己的信任,在随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便逐渐露出了他那道貌岸然的丑陋面目,但是当成为新君的将军察觉到这一切的时候,却早已经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