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开口道:“周老,讳疾忌医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您身为医者,这想法可不对啊,我反正也是闲着,顺便考虑一下,或许能够让您早日痊愈。”
“好,呵呵,既然你有心,那就有劳你了。”周易乾笑着点了点头,对林木是越看越喜爱。刚才他让林木把脉,事实上就有考教林木的意思,因此并没有怎么细说病因,等林木把过脉,一口道出他是怔忡之症,周易乾是满脸欣慰,别的不说,单单林木这个年纪,把脉如此精准,就已经实属不易了,至于他自己的病,周易乾并不认为林木有什么办法。
不过林木有心,他也愿意和林木说说,或者点拨一二,因此倒是不厌其烦的和林木聊了起来,说了说自己的情况,和他的一些判断。
“怔忡一怔,虽然有虚实不同,痰火之别,血瘀血虚之辫,以及病程阶段的异常和夹证等特殊情况,但是我自己的症状和脉象却是一派虚寒,若是补血,时日日久,难以见效,若是祛瘀又恐愈虚其正,我自己用了参附汤,回阳逐阴,益气扶正,不过效果并不明显。
听了周易乾的解释,林木思考了一番,开口道:“您老所说的不无道理,不过我觉得思维似乎有些受到病名的诊断所困。”
“哦!”周易乾愣了一下,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说来听听。”
林木笑道:“我觉得不妨直接把怔忡、冠心病这类的诊断抛开,直接从症状入手辩证。”
“从症状上入手辩证?”周易乾若有所悟,追问道:“你接着说。”
林木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实您的症状正是头晕目眩,心悸筑筑。泛吐清涎,乃是痰饮内伏所致,胸闷胸痛,乃是浊阴不降,气滞血瘀所生,长期头昏乃是清阳不升之象,脉迟细,乍疏乍密。是心阳虚损之症,因此您的症状可以定为,心阳虚损,痰饮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怔忡、眩晕症。”
周易乾越听越觉得在理,听到最后。精神竟然好了不少,忍不住抚掌笑道:“如此一来,就可以用温通心阳,散寒蜀饮,升清降浊的方法医治。”
“不错。”林木笑着点了点头道:“而最适合的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合麻辛附子汤加味。”
“妙啊。”周易乾听得大喜,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自己就是患者。不住的轻声嘀咕,细细的回味了一番,才看着林木道:“呵呵,看来我之前把你小看了,怪得不高老让你过来帮我。”
林木急忙谦笑道:“其实这也是您自己当局者迷。常言道,医不自治。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您早就有办法了。”
“你不用安慰我。”周易乾摆了摆手笑道:“我自己的行事作风我知道,谨慎有余,而魄力不足,考虑病症走的都是稳健的路子,不会另辟蹊径,这一次要不是你提醒,我估计一辈子也想不出,还可以这样诊治。”
林木也不争辩,笑道:“周老,我这就开方给您抓药,您先服两剂试试效果?”
周易乾点了点头道:“好,那就劳烦你了。”
林木走到边上的写字台边上,找了纸笔,开始写药方,整个药方就是苓桂术甘汤和麻辛附子汤加味,具体药方如下:红参1克,麻黄10克,生附子0克,北细辛15克,泽泻0克,白术15克,茯苓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克,半夏0克,生姜1克,安息香克,以及一系列备注。
写好药方,林木拿去来走到周易乾跟前递过去道:“周老,您看看,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周易乾接过林木的药方,第一眼为之倾倒的就是林木的一手好字,整个药方,林木是用碳素笔写的,不过字迹工整,落笔稳健,大气磅礴。
再看药方,虽然是著名的方子苓桂术甘汤合麻辛附子汤组合,不过这其中的药量加减合理,没有一次瑕疵。
“好,此方甚好。”周易乾点了点头,到了此时,他才看出他之前对林木确实轻看了,单看林木的这个方子和之前的分析,医术已经到了自身医术的瓶颈,一旦找到自己的路子,就又是一位国手级别的杏林高手。
“中医后继有人了。”周易乾心中喃喃一句,比起自己的病症痊愈还要高兴。
“高老,您先躺着,我这就去出去给您抓药。”见到周易乾点头,林木从周易乾手中接过药方,开口说道。
“你就坐在这里,陪着我说说话,我让小超去。”周易乾摆了摆手,向外面喊道:“小超。”
听到周易乾的呼喊,刚才开门的那个青年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没有了之前的清冷了反而带着一丝笑容道:“老师,什么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