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端正态度(2 / 2)

一品御医 夜半书生 1534 字 2022-06-19

看到温学良看过来,林木善意的笑了笑道:“温先生在港台地区的外号就证明了一件事情,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我们中医对待重症、奇证、顽症并不是无计可施的。”

“在坐的都是医道名家,中医杏林界的前辈,大家都浸淫中医数十年,应该明白。中医眼下缺乏的不仅仅是系统的医疗体系,更是正确的医疗心态。”

一边说着,林木向台下一指道:“周易乾周老来到港岛之后一病不起,外界传言纷纷,众位都是医疗界的前辈,望闻问切都很拿手,应该看得出。周老患的是什么病症,前两天周老下床都困难,如今却来到了会场,为什么。就是因为周老另辟蹊径,重新思考,病情有了好转。”

“周老的病症我也知道一二,属于怔忡之症症状如下……”林木说着,详细的把周易乾的情况说了一遍,也把他和周易乾当时的分析说了出来,当然,主要的功劳都说成了周易乾的功劳。

“周老的病症之所以迅速好转,就是我们退后一步,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问题,这才能够切中病因,迅速见效……”

听着林木在上面侃侃而谈,周易乾满意的点了点头,林木比他想象的更出色,之前虽然有些冒失,得罪了温学良,不过之后却在讲解中医现状中,适时的把温学良拿出来作为例子,捧了一把,这种手段,这种艺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真是很难得啊。

还有把他自己的病症拿出来说事,一方面,当事人就在中间,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林木直接把所有的功劳全部安在了他的身上,证实了他本身就生病的同时,又体现出他的医术高超。

简单的一席话,林木却达到了众多的目的,首先,温学良对林木的恨意和不满会减少很多,原本就是医术交流,又不是深仇大恨,林木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温学良是众位中医人的楷模,这一顶高帽子送出去,温学良即便心中不服气,也不会再和林木过不去了,要不然,其他人都看不过去。

其次,林木证实了周易乾有病在身,同时用周易乾的病症作为例子,把所有的功劳送给周易乾,体现了周易乾医术的精湛,杜绝了谣言。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讲解,林木也把他要讲的思路清晰的表现了出来,一个是心态,一个就是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形式。

不仅仅是周易乾,在场的不少医术名家此时对林木都是刮目相看,林木讲的问题,通俗易懂,拉出来的几个病例经典异常,惹人深思,说出来的道理也让人重视。

任华超更是听得如痴如醉,林木讲的一些东西,在这些名家眼中并不是多么的高深,也没多么的深奥,但是在任华超以及众位名家带的一些弟子听来,却是不然。

要知道,虽然交流会最主要的是他们这些名医,但是下面的观众不少,除了新闻媒体的记者,就是中医爱好者和港岛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医大夫最多,林木的一席话,让他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了不得啊。”坐在下面的李锦洪也是一声唏嘘,林木年纪轻轻的,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手腕不凡,心思缜密,一席话不仅撑住了场面,更是化解了之前众人对他的看法和针对性。

台下面的众人情绪不一,窃窃私语,台上面的林木却依旧谈的头头是道,该有的想法全部都谈了出来。

说到后面,林木拿出了他和高学民傅文录几人的想法:“前一阵子我去了一趟燕京,和江南的傅文录傅老以及高学民高老先生商量了一下,觉得中医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实践,现在的学院模式培养中医人才的能力有限,因此兴起了一个想法……”说着林木把特别培训班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事实上我觉得,我们的全国各地都可以效仿,不一定要拘泥于全国,中医的流派之争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但是门户之见同样阻碍中医的发展,有时候就需要打破常规,整个人类社会都在不断的改革,我们中医为什么就不改革,墨守成规固然好,但是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西医的超越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中医和西医,是同样的医疗体系,同样的治病救人,而且中医的起步比起西医早上千年,却被超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