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没料到这古代的纸还有这许多讲究,当下一愣,天真的看着那小二道:“我不懂,你能否帮我解释一下?”
如意的眼神一派天真无知,那小二本不欲和如意多说,但是瞧着这丫头讨喜的样子,当下也就不嫌费事了。
“你看这边这纸,这一寸纸须得八十文,这是最便宜的,这边这个白一些的须得一百二十问,再往这边这一挪,得一百六十文,再往那边就更贵了。”那小二引着如意站在分好类的纸前,指着给如意解释。
只见那一寸纸约莫十多张,八十文,平均一张得五六文,这是最便宜的纸,暗黄色带着许多杂质,瞧着就很粗糙,想来写上字都是会印墨的吧!
再往那边,越贵的成色越好,颜色更偏向白色,杂质也相对少些,更加细腻平整,相比较二十一世纪的造纸的成就差太远了。
如意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上一世犹记得书里看过,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
纸茧,楚人以楮为纸。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东西都能为自己所用,
这些是自己脑子里关于造纸的全部内容,余下的如何制作,如何增白,如何平整,全靠自己揣度。
如意思虑了一会儿,让小二给自己拿了一寸最好的宣纸。
那小二听得如意这话,惊得下巴都差点掉到地上,看这丫头的穿着也就是普通农家的姑娘,怎舍得买这么贵的纸?
那小二虽犹疑不定,但还是照着拿了一寸包好递给如意。
“这个是上好的佳瑞坊制出来的,你且拿好,一共是三百五十文。”
如意一听,果真是贵,三百五十文顶的上自己一家六口,一个月糊口的银钱了。
如意咂咂嘴,从怀里掏出三百五十文递过去,那小二见如意一脸肉痛的表情,颇有几分好笑,这才该是一个农家女娃娃花钱时的模样嘛,先前那淡定的模样,还让他以为这姑娘不心疼呢!
如意接过包好的纸,在书铺里转了几圈,那小二的目光一直盯着她,生怕她动手翻书,不小心惹出篓子。
如意自是知道这屋子里买文房四宝的人,个顶个的都是读书人,颇有几分才气,如今见自己一个女娃子在书铺里转悠,自是不忿的紧。如意转了几圈,也就识趣的走了。
那小二见如意出了铺子,这才抹抹头上的汗水,生怕有些迂腐古板的老学究把那姑娘骂上一顿,惹来一些不必要的口角,一个小丫头不好好在家学刺绣,做针线活,跑来这书铺做什么?这岂是一个小丫头该待的地方?
这些老学究有多古板自己可是见识过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