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都城新郑。
王宫大殿内。
韩王高坐首,神色淡然,下方文武官员齐聚。
此次朝会,只为商议一件事。
那就是李彻!
韩王抿了口美酒,淡然问道:
“诸位卿家意下如何?”
于他而言,李彻不过一武夫而已,哪有后宫的美人重要。
更何况,李彻现在生死未卜。
若是为其大动干戈,成则成矣,不成反而凭白损失人力物力。
下方一武将踏步而出,拱手道:
“启禀父王,那李彻战神之名绝非泛泛,那赵偃买椟还珠,实为不智。”
“还请大王下令,启动安插在赵国的密探,搜寻李彻踪迹。”
“若能拉拢,我国鼎盛有望。”
此人名为韩元,乃是韩王之子,在武将中颇有威望。
听闻其言论,诸多武将点头应和。
他们身为武将,深知李彻绝非浪得虚名。
毕竟,对方戍边十数载,哪怕是强如大秦,也不敢轻易对赵国兵戈相向。
战神威名,由此可见一斑。
“韩将军说的不错!”
就在此时,一众文臣当中,当朝宰相张让缓步走出。
他看似礼貌,语气却咄咄逼人,道:
“但李彻虽强,也不过一赵国弃子,不值得han国为其大动干戈,能拉拢自然是极好的。”
“若是不能,也绝不能让其虎归山林。”
闻言,众人心中凛然。
想到被李彻支配的恐惧,不少人暗自点头,觉得张让所言非虚。
此等战神人物,得不到,就必须毁灭。
否则于韩有害无利。
“宰相所言甚是....”
韩王闻言,亦是点头表示同意。
想他堂堂大韩,地大物博,李彻再强也不过是一弃子。
可还不等他说什么。
下方众人当中,始终不发一言的韩非,却是突然站了出来。
韩非,后世人称韩非子。
此人自幼求学稷下学宫,深谙法家思想,后世更是成为法家集大成者。
甚至就连秦相李斯都差韩非一筹。
“父王三思,此举万万不可啊!”
在众人审视的目光下,韩非沉声说道:
“那李彻威名赫赫,绝非等闲,若不能一击必杀,无异于给han国招致灾祸。”
“哼,逆子,你给我闭嘴!”
韩王闻言,顿时勃发大怒。
想他韩安一世英名,怎么生出这么个怂包玩意儿?
韩非这逆子,去稷下学宫学习十几年。
可结果倒好。
别的没学到,倒学会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他这俩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
“区区李彻,何惧之有?”
冷笑一声,韩王大手一挥,沉声道:
“派出探子,搜寻李彻踪迹,若他不识趣,那便杀了吧!”
“是,谨遵王命。”
文武百官齐声应和。
韩王心意已决,他们自不会因为一个李彻,贸然触其眉头。
就连韩云和张让也没有再说什么。
唯有韩非,心中无奈叹气。
李彻为赵国戍边十数载,能被冠以战神之名,又岂是泛泛之辈?
一个处理不好,若李彻重新得势,han国恐有大祸!
可他却无法左右韩王决定。
而与此同时。
相同的场景,亦是发生在魏、楚、燕、齐四国。
对于他们而言,李彻此人可有可无。
但只有一点,五国不谋而合,那就是不能为我所用者,唯有除之。
唯有一国是个例外,那就是秦。
咸阳。
秦国都城。
雄伟的王宫内。
当代秦王嬴政,身穿黑龙袍,面容威严,不怒自威。
而在下方,文武百官齐聚。
中车府令赵高,掌禁军统领李信,丞相李斯,皆在其中。
他们亦是在商议对待李彻的态度。
“李彻?李彻!!!”
嬴政眼中闪烁精光,表面不动声色,淡然问道:
“诸位意下如何?”
“回禀大王!”
丞相李斯,第一个站了出来。
暗自揣摩着嬴政的心思,他语气不急不慌,说道:
“那李彻,战神之名传遍天下,趁此机会,若能将之收入麾下,我大秦扫灭六国,指日可待。”
“丞相此言差矣!”
话音刚落,掌禁军统领李信,却是反驳道:
“李彻虽强,可我秦国猛将无数,蒙恬将军,王翦将军,王贲将军,哪一个比那李彻差?”
“李将军所言甚是。”
此言一出,不少武将点头应和。
在七国当中,秦国当属最为强盛的一个,何惧那区区弃子李彻?
“你!!!”
闻言,李斯脸色一黑。
暗骂一句匹夫,他感觉李信就是个憨批。
嬴政这般兴师动众,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对待李彻。
其态度显而易见!
可此时,面对李信言语中设下的陷阱,他一时竟无力辩驳。
总不能承认李彻比蒙恬等人强吧?
这不是凭白得罪人嘛。
“哼。”
轻哼一声,李斯默默退回文臣队列。
李信眼中闪过一抹得意。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李斯这般夸耀李彻,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他可不会承认自己比李彻弱。
但在表面,他一脸谦卑,冲着嬴政拱手道:
“此事还请大王定夺!”
“....”
嬴政眼眸低垂,默然不语。
下方众臣的反应,他尽收眼底,也很清楚这些人的心思。
但就像李斯想得那样。
如何对于李彻,他心中其实早有定计。
在他看来,得李彻者得天下!
“传吾令!”
沉默片刻,嬴政抬眼,目光如炬。
“让我大秦在赵国内的密探,接应黑冰台人员入境,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找到李彻,将之安全带回。”
俯视下方众臣,他语气不容置喙,沉声道:
“其若有所求,一应满足,吾愿拜其为秦国将军!”
“将军之职,地位仅在寡人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