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寡不敌众 兴华呼众驱狼(2 / 2)

吴越情 吴越姑媂 2181 字 2022-06-23

没办法,诸玉善只好把这个尚未开窍的混世魔王领回了家。

在孝义庄的岁月,文婧除了怕外婆,还怕大舅诸志礼。

诸志礼作为诸家的长子,只比姐姐诸玉良小四五岁,也只有他和诸玉良有着共同的童年记忆。

诸玉良出嫁后,诸志礼自然担负起为父母分忧、代父母管教弟妹的责任。因此,他俨然是一位副家长,不要说文婧怕他,他的所有弟弟妹妹都怕他。

有一次,大概是诸志诚这位孩子王又打了一位小伙伴,人家家长告状告到许桂英那儿,气得许桂英拿起笤帚就追打儿子,但诸志诚跑得比兔子还快。

许桂英恶狠狠地骂道:“奶奶个逼,看你大哥回来怎么收拾你!”

果然,等诸志礼星期天一回家,诸志诚就被结结实实地绑在了柱子上,给大哥好一顿猛烈的抽打,直至他的两粒门牙被生生地打掉……幸亏诸志诚还有一次换牙的机会。

文婧看到这一幕,自然吓得心惊肉跳噤若寒蝉,乃至噩梦连连。

因为此事,文远方特地写信来规劝岳父岳母:“我和玉良都认为,让志礼这样代你们去管教弟弟妹妹的做法甚为不妥,因为他们毕竟是同胞手足、是平辈。

而且现在是新社会,过去那种长兄如父的宗法制度以及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手段显然已不合时宜。

小孩子犯错固然应该教育,但动辄打骂却不可取,因为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也许是文远方的话在诸家多少有点儿分量,诸如此类的家暴事件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

文婧尽管怕诸志礼,但诸志礼在有自己的小家庭之前还是十分疼爱这个外甥女的。

有一次,诸志礼带文婧去句容县城自己的厂子里玩,并给她买了新衣新鞋,还让理发师给她剪了个娃娃头。

当剪完头后,诸志礼发现文婧的小耳朵上有一点血丝,便和理发师大吵了一架,还差一点动手打了人家。

(四)

在文婧的记忆里,在孝义庄的冬天里,挖地窖储番薯是比较有趣的一件事儿。

每当入冬,诸志诚在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的地窖里垒番薯,而诸志慧和文婧则在上面把番薯递给他……他们把几大筐的番薯放进地窖,然后铺上稻草,再用木盖子盖实后,就可以随吃随拿了……

文婧长大后,那甜甜的煮番薯既成了她一道百吃不厌的早餐,也成了她一道抹不去的记忆。

孝义庄冬天的高潮自然是过年了,而前奏是吃腊八粥。

从文婧记事起,她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外婆许桂英会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许桂英每年都会煮一大锅腊八粥,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前后邻舍。

许桂英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大家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一吃过腊八粥,就启动过年模式。

首先,许桂英在玉善、玉贞姐妹俩的协助下,要一连几天通宵达旦地做几大箩筐的包子、馒头和发糕,然后上笼蒸熟。蒸笼全部由竹子制成,边沿是竹子,蒸屉是竹子;里面铺上笼布,摞上一摞,蒸出来的面点香得没法说。面点蒸好后,再妥加保存……仿佛全家人一年到头要吃的面点都集中在过年吃了。

其次,许桂英要把全家人在新年穿的七八十来双新棉鞋赶制出来,寓意新年走新路。这些新棉鞋的受赠者当然包括诸玉良、文远方和文婧。

此外,许桂英还要把家里已经比较硬实的棉袄再翻松翻新一遍。这是一项不比做鞋更轻松的精细活儿,而且没人能帮得了她,因为只有她具有这项技艺。

当然,过年的重头戏就是杀年猪了。一年到头仅此一回,谁家会不当回事儿呢?

每年杀年猪的那个下午,几个汉子来到诸家,把一头肥猪抓住捆起来,抬上一个肮脏的案子。

那头猪便高一声低一声地开始嚎丧,用最后的力气给自己唱着暴烈的挽歌。屠夫站在它脑袋旁边,在袄袖子上得意扬扬地慢悠悠地蹭着那把刀,让牠唱得尽意些、长久些;然后,猛地一刀下去,猪血喷进了下面早已备好的搪瓷盆里。

猪血放完后,汉子们合力把猪抬进一口刚烧开水的大锅里,开始刮猪毛,一股臭哄哄的气味便弥漫开来……

杀完年猪,许桂英便率诸玉善、诸玉贞开始制作年夜饭。

吃年夜饭前,诸志礼在地上烧起柏枝来,屋里便充满了柏汁的香味;他又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

文婧问:“大舅,这是什么意思?”

诸志礼说:“这个嘛,让脚把它们踩碎,取个‘踩岁’的吉利儿。”

这时,许桂英就点着一把香,虔诚的举过头顶,又低下头默念。然后,她把香一炷炷插在门环上、谷囤上、灶台上、猪圈上。

接着,许桂英率诸玉善、诸玉贞把香肠、熏鱼、鸡、鸭、鱼、肉、饺子等端出来摆在八仙桌上,号召大家开始享用一年到头最丰盛的大餐。

接下来,整个正月基本除了吃还是吃。

到了元宵节,诸家把四盏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一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引得前邻后舍的孩子们都来观看。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许桂英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

吃了元宵,年就算过完了。

一个人的童年时光也就十年。而这貌似可以在人生的留白扉页上随意涂鸦的十年,恰恰定下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基调。不管文婧有没有意识到,她在孝义庄经历的点点滴滴早已渗透进她的血液、情感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