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夏群芳看着何夕,过了半晌才问,“你要钱多少?”
“出版社说至少要好几万。”何夕的语气很低,“不过是暂时的,书销出去就能还债。”
夏群芳点点头,走进里屋,拿着一本存折出来,道:“这是厂里买断工龄的钱,半个月前才发下来。一年九百四,我二十七年的工龄就是这个折子,你拿去吧!”
不过,她很快补充道:“给人家说说看能不能迟几个月交钱,现在取算活期,可惜了。”
何夕“嗯”了一声,点头道:“我知道!”
夏群芳看着那本红皮折子,道:“我想再看看总数是多少。”
何夕回道:“25380,没错的!”
“好,你拿去吧!”夏群芳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笑意,“我们出一个硬纸的,字是金色的那种,做学问的都是这么弄的!”
何夕知道这笔钱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不动这笔钱,他是不愿意动的。他找到自己的老师刘青,让他帮忙看学校能不能把微连续理论作为研究课题。这样学校就能帮自己出书。
就在何夕等待的时候,江雪告诉何夕,老康准备送她到美国留学,她告诉何夕如果何夕真的不愿意,那自己就不走。
等到江雪离开的那天,在机场她又说一次,如果你真的反对的话我就不出去了。
何夕没法开口,他是真的爱江雪,他又怎能不为她的前途着想呢?但他也没法跟江雪走,他热爱数学,热爱自己的研究。
看到这里,观众心中都是一片无奈与惋惜。
王智扮演的江雪这个女孩儿你说她是绿茶婊也不是,说是白莲花也不全对,她其实就是个被惯坏的单纯小女孩,单纯中又带有几分功利,她想要爱情也想要面包,这不能说错,谁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假设没有老康没有老麦等人,江雪和何夕能顺利的结婚组成家庭,两人的生活也不会很和谐。
这是人之常情,一个女人不可能一辈子迁就一个一事无成的男人。
“我说服不了他们。校方不同意将微连续理论列为攻关课题,原因是,”刘青不无歉疚地看着何夕失望的眼睛,“没有人认为这是有用的东西。你知道的,学校的经费很紧张,所以出书的事……”
何夕没有出声,现在他最后的一点期望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自费出书这一条路了。
“听老师的话。”刘青再次劝道,“放弃这个无用的想法吧。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以你的资质一定大有作为的。”
何夕逼视着刘青,目光无比的坚定:“微连续耗费了我十年的时光,我一定要完成它。我只知道一点,微连续理论必须由我来完成,它是正确的,这是我的心血。我只知道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
刘青非常无奈:“你有你的选择,我无法强求你,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何夕,人是必须面对现实的。”
“是的,我现在很穷,可我要说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我。我也做好了准备,就算潦倒一生也在所不惜!”何夕平静的言语中有决绝的意味,“我必须完成它。这是我的宿命!”
在送江雪走的那天,何夕就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他果然收到了江雪的信。
江雪在信里写道:“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但这并非因为对你的爱,而是我在恨自己为何改变了对你的爱——我原本以为那是不可能的事。老康已经办妥了手续,他放弃了国内的事业。他要来陪着我。就让我相信这是时间的力量吧!”
何夕将江雪的信收了起来,埋葬了自己的爱情,全力为出书的事奔走。
书印出来那天,夏群芳找了辆小卡车,将书运回家。
车到了楼下夏群芳变得少有的呼呼,一会儿提醒司机按喇叭以疏通道路,一会儿亲自探出头去吆喝前边不听喇叭的小孩。好事的邻居全围拢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家何夕出的书。”夏群芳像是宣言般地说,她指着一捆捆的敦煌巨蓍,心里简直满得不行,有生以来似乎以今日最为舒心得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
故事发展到这里,江雪和老康在美国的镜头与何夕为自己的书努力奔走相互比照,在这里顾灿灿采用平行蒙太奇进行对比。
一边是江雪和老康在美国的幸福生活,一边是何夕是《微连续原本》无人问津的困境。
何夕跟老康都是刘青的学生,而何夕显然比老康更有才华。
如果何夕愿意,未必不能做到老康那样,甚至能做得更优秀。
但何夕却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采用平行蒙太奇,是两种人生选择的对比,不但能展现何夕的困苦,更能反衬出他的伟大。
可惜影片里没有人能看懂《微连续原本》,人们对何夕的书冷嘲热讽。
刘青拿走了一套,塞给何夕四百块钱。
这天,何夕又想办法见到了一位知名的数学教授,向他推销自己的理论。
教授连连点头,但等何夕怀着希望的心走出教授的办公室,他偶然的回头看了一眼。
透过窗户,他看到教授翻看了几下书,撇撇嘴,随手将书扔进了垃圾桶。
这个动作给了一直受打击的何夕沉重一击,他失魂落魄的回到家里。
……
晚上给闺女顾导作业,一道看图写算式的问题,一辆公交车上有3个人,后门下来1个,前门上去三个。很简单的一个计算题,闺女写成3-1+2=4.明明前门上3个人非要写2个,我这个上火,问她明明有3人上车为啥加2,闺女指着一个离门稍微远点的小人说,“我看她不想上车”。我算是明白了为啥有人给孩子顾导作业能气的心梗了,哪天我断更了,可能就是被气的住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