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见元春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体贴,心里更觉安慰。道:“我真饱啦,况晚上吃的太多也不好。你坐一会子就回去吧,早些睡,别再念书做针线,那些个坏眼睛。”
元春道:“今儿在太太那,太太说,母亲如今身子重了,劳累不得,况又要过年了,家里事情多,因此想叫母亲歇着,家事由太太暂时料理一段时日,让我也跟在身边,好学着些。”
王氏笑道:“正是这个道理,太太比我想得周全,只是,那你每日更要早起了,叫抱琴早些叫醒你。”
抱琴道:“回奶奶的话,太太今日说了,大姐儿两边来回跑也太辛苦了,叫人在她那边收拾了一处屋子,说叫大姐儿这几日就搬过去呢。”
王氏急忙起身道:“可是真的?要大姐儿搬到太太那里去住?”
元春道:“母亲快别着急,想是太太心疼我年纪小,怕累着我,才叫我暂时过去住些日子,待母亲生了弟弟,我再回来。”
王氏又靠回塌上,半晌说道:“不早了,回去睡吧,赶明儿我叫金蕊过去帮着你收拾收拾。”
元春告了退,便带着抱琴出去了。待出了门,向抱琴道:“母亲怕是不高兴我去太太那里住,可这事儿,哪里是我们母女说了算呢!”
抱琴道:“如今也只能这样了,况太太身份又高,又是史家出来的小姐,大姐儿要是以后就跟着太太了,说出去也好听呢。”
元春道:“好在也并不是去远处,以后我每日来看母亲就好了。”
正说着,迎面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快步走来,向元春道:“这么晚了,妹妹怎么还不回去?”
元春笑道:“大哥哥今日也回来的晚了?是不是背书没背过,叫先生罚了?”
那少年笑道:“我什么时候被罚过?就是为着不叫你看笑话,我也不会偷懒,先生今儿还夸我呢。”
元春道:“那你快去说与母亲听,让她也高兴高兴。”
那少年答应一声,上了台阶,有丫头打起帘子,向内道:“太太,珠哥儿来了。”
王氏今日心里存了心事,纵见了儿子也高兴,却也没与他说几句话,便让他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