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春花秋月(2 / 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留着吧!”对丫鬟说道,“这样的好词烧了可惜。”

“是!”

宫里只是意思的来问候了一下,赵光义假模假样的出了一道圣旨缅怀赞颂一番李煜的功绩。

可是人们心知肚明,也没人真心关心和在乎他们的生死。

赵霆留下一些银子,安排人手妥善的安葬李煜和周静。

两人走出侯府无限感慨,曾经的辉煌荣耀一国的帝后,死后又是如此的凄凉悲戚。

那些追寻一生的荣华富贵,到最后也只是一抔黄土。

所幸的是他们还有彼此,活的苦痛但至少死了也还有一个伴。

于他们而言死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解脱。

赵霆忍不住握紧云末兮的手,对于自己的选择从未后悔过,那些浮云般飘过的虚无又怎抵得过身边倾心的相伴。

“走一走吧!不知道这汴京的街道我们还能看几时!”

云末兮沉默着点点头。

命马车先驶回王府,拉着她走在大街上。

已入夜,可街上的行人和热闹程度却并没减少。

四处亮起了灯光,酒肆里是最热闹的,还有歌舞坊门前更是生意红火。

很多店铺也不像以前那样一日落便打烊。

各种小买卖小杂耍也都开始出来摆摊,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一路走去也经过了几家云家的商号,都还在开着店门迎客。

此时的汴京比当年大宋初建时已经繁荣了许多。

这些都得益于大宋建国之初的国策。

有些观念也是受到云家经商的影响,还有云末兮整理了鬼谷之中以及祖父的文集进献给朝廷。

赵匡胤看后深以为是。

从此国策便不再是一味的重武轻文,对商业采纳包容的态度,因为富强稳定开放所以西域各国都愿意来往经商。

这也促进了大宋这些年的进一步繁荣。

所幸赵光义虽没有赵匡胤那么有才华但是也懂的沿用,依然任用赵匡胤时期重用的有才识的臣子和国策。

所以大宋才能强大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国。

经过汴河,两人站在桥上。

看着河中来往的船只,有的在运送货物,有的在听着小曲吟唱着诗词,有的则是歌舞声一片。

两岸灯光照映在河面上,金色的波光粼粼的荡漾,这场景热闹中透着平和安宁。

多少年未见过如此的平静。

两人都是从乱世中走来,自唐末开始便是动荡不安,各国兼并百姓困苦。

可是大宋结束了数十年来的纷乱实现了统一,自建立以来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有了这番景象。

“百姓安定生活富足,至少我们也尽力了。”云末兮欣慰道。

“是啊!三哥虽然有些方面狭隘偏执,幸亏为政上还算能知人善用,也还算明君。”

“他能把大宋治理好,也不枉费你当初成全他的一番心意。”

赵霆看着她,“其实成全他也是成全我。此生有你——已经足够。”

“他回京已有一段日子一直未召见你,恐怕心中对北汉被俘之事还是耿耿于怀。我们还是尽早打算才好。”

“我知道!这次回来军中有很多传言,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其中就有陛下被俘的。更多的则是我在战场上的事说成了战神,呵呵……”

无奈的笑了笑,“这些话传到他耳中肯定不舒服,甚至会怀疑是我故意泄露。如此一来他怎会睡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