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装订的长卷,在孔颖达手中,宛若是大唐乃至于华夏的文脉。
南北朝以来,战争所带来的战火,以焚烧了难以计数的古籍。
倘若...
先秦时就有。
那么乐经也不至于失传了。
李二看向周围,出身自士族官员的表情,感觉格外有趣。
心思缜密的他们。
自然知晓。
印刷术一旦普及。
那么寒门弟子再也不用仰仗他们。
士族引以为傲的尊贵,将在此刻击碎最外层的光环。
王素率先躬身行礼,震慑着各部各司堂官,大声喊道:“为贞观贺,为大唐贺,为华夏文脉贺!”
“为贞观贺,为大唐贺,为华夏文脉贺!”
群臣震耳欲聋的呼喊声,穿过房梁直穿云霄,李二健步前,把秦王府旧人一一扶起,低声重复着:“为贞观贺,为大唐贺,为华夏文脉贺!”
“贞观。”
“真是个好年号啊!”
李二望着在徐宾手下,正在装订成册的宣纸,轻声呢喃着。
这个本贞观律。
他决定了,要珍藏于立政殿。
“徐宾,朕封你为,工部司员外郎,今后造纸和印刷的重担,可就交给你了。”
“徐宾,还不谢恩。”
王素用手肘撞了下,呆在原地的徐宾。
“谢陛下。”
徐宾不敢想,自己从一个小吏,一步跨越到了从六品官员。
工部司员外郎,依旧是一袭青衫。
但徐宾相信。
自己一定会穿绯色。
李二和各部主官走了。
印刷坊变得空旷了起来,只留下了太子和孔颖达,以及好奇的李泰。
“臣,见过魏王。”
“小王可不敢当,尤其是在太子长兄面前。”
“王素,这活字印刷术真是神奇。”
李泰像是一个好奇宝宝,把木块拔起来后,不顾浓墨流淌扣动着里面的卡扣。
“孤,咳,我也感到十分好奇。”
李承乾还是略显矜持,没有像李泰那样弄得满手是墨。
“这其中运用了点墨家机关术。”
墨家?
那没事了。
孔颖达也打消了询问的心思。
“徐宾,帮孔师,刻出一套论语活字。”
“不用紧张,需要什么,老朽会一一照办。”
心情大好的孔颖达,最终也忍不住,抚摸了一把排字盘。
徐宾熟练地走到一旁,取出了一排规整的小木桩,“孔常侍,只需要在面留下字样,就可以了。”
“这些东西洗沐时,我会专程送到你的府。”
孔颖达在此刻成了犟老头,不顾阻拦也要在此刻完成书写,“不用这么麻烦了,那么就现在吧。”
王素看出了端倪。
李二,不对,是明年的科举。
主要科考内容,大概率就是孔师,要活字印刷的内容。
趁着孔师在忙碌。
王素终于有闲暇时间,看看灵火药到底什么东西。
除去常用的木炭粉,硝石,硫磺粉,竟然多了一个大唐气运。
王素直接满脸问号。
这是要用国运制成的火药,丢在敌国的龙脉?
最后王素看了眼,躺在混沌海内狻猊蛋。
咚。
狻猊似乎感受到了王素的视线,轻微颤动了一下。
王素急忙退出了内视,凝视着给孔颖达擦汗的李承乾,徐徐叹了口气。
这个金品盲盒开的不亏!
“孔师,这是学生,刚泡的茶。”
“青雀,以后少喝这种茶了,我现在有点怀疑,你这么胖,就是受了它的影响。”
这段时间一直呆在魏王府,准备编一本囊括大唐全部山川河流的李泰。
一脸奇怪地看着太子,这茶里面的各种香料,不是他们兄弟间最喜欢的喝吗?
捧起茶盏的孔颖达,最终还是选择喝了下去,“要化繁去简,只留下茶叶,方显朴素。”
你们在说什么啊。
“青雀有时间来趟东宫,你就知道了。”
“好。”
“这陛下,简直欺人太甚!”
围观了整个印刷全场的崔业,气愤地在木板走来走去。
“道贞,你是没看见!”
“那刊印成功后,陛下的眼睛都直了,还有那孔颖达,仗着自己是孔子后人,说什么要优先刊印孔子的书。”
“孔颖达,没有和陛下串通好,我是不信的。”
随意依靠着凭几沉默不语的崔民干,用手轻点了身前的几案几下,“不要堕了,清河崔氏的风度。”
“那道贞你呢,博陵崔氏能忍下这口气?”
“印刷就印刷嘛,又能怎样。”
“那些寒门子弟,不都不向我们借书了!”
“那他们借书要干什么?”
崔民干望着同宗兄弟,眼底闪过一缕精光。
“他们借书,不过是为了科举。”
“哪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仅凭借着几本书,就能胜过我们,去参加明经科,和进士科?”
“就算成为了,新科进士,只需用旁系联姻。”
彻底摆脱忧愁的崔业,张开手掌嗤笑道:“他们还是逃不过我们的手掌心。”
“所以道贞,有去邀请王素,来芙蓉园赴宴吗?”
“......”
“怎么了?”
“通过各家,一共派人邀请了六次,都了无音信。”
崔业愣在原地,他没想到十年帝王日,陛下竟然还保留着在玄武门的狠辣。
Ps:各位读者姥爷们,你们每一个收藏,都是扑街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