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如神如魔 霸王之勇(1 / 1)

“大地禁卫,有我无敌,杀。”

战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杨明与白虎、张发与青狼分别作对厮杀。

朱思明斩杀黑熊,杀气高涨到极点。

“杀。”

再次提起巨斧杀向山贼,所过之处,无人能够挡住一斧。

“怪物。”

“杀神。”

。。。。。。

山贼肝胆俱裂,纷纷后退,根本没有人敢靠近。

不时,朱思明杀到白虎附近,咧嘴一笑,又是一跃。

“跳斩。”

等白虎反应过来之时,为时已晚,锋利的巨斧将白虎劈成两半。

杨明被抢了人头,却是被震撼的热血沸腾。

“真霸王之勇。”

到了此刻,山贼彻底崩溃。

“大当家的,二当家的都死了,跑啊。”

“杀,杀,杀。”

朱思明杀机高涨,速度丝毫未减,三两步追上,又是一通乱杀,不过一盏茶,居然将山贼杀穿。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

“饶命啊,饶命啊。”

山贼不敢抵挡,纷纷跪地求饶。

朱思明提着铁盾巨斧,鲜血顺着斧面汩汩流下。

杀气,霸气。

“神武无敌。”

不知道是谁大喊一声,顿时所有大地禁卫狂热的跪地高喊。

“神武无敌。”

“神武无敌。”

。。。。。。

赶来支援的尤世威,看到眼前这一幕,嘴角颤抖,脑海之中浮现出一句话。

楚项羽巨鹿一战,众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

“吴隐元,你要何奖赏?”

临时军营中军大帐。

朱思明斜靠在大椅上,昨夜的杀气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似乎还有些慵懒。

吴隐元毕恭毕敬的站在朱思明面前,鬓角不自觉的渗出丝丝冷汗。

昨夜的大战他没有参加,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关注,作为整件事的主要演员,他昨夜差不多一夜没合眼。

对于朱思明如神如魔的传说,他自然有所耳闻,不敢信,却又不得不信。

“为大将军效力是小生的荣幸,任何赏赐,小生都欣然接受。”

回答得中规中矩,也没有说什么不要赏赐,那太虚伪。

朱思明点了点头。

吴隐元的确是范家大管家的远方亲戚,但是朱思明并不在意。

此人身陷囚笼,却能通过牢头联系上自己,又甘冒奇险,立下大功,可见其建功立业的决心。

为了一个死人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

那要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人才居然寂寂无名,奇怪又不奇怪。

明末乱世,战乱、饥饿、寒冷、瘟疫等等,随便一样都能要了性命,所以说,活着靠的不是本事,更多的是运气。

朱思明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

“吴隐元,本将给你两个选择。第一,赏赐你白银五千两,良田百亩,大房座,从此衣食无忧,你意下如何。”

吴隐元面色平淡,躬身道:“小生愿闻第二。”

朱思明目光锐利的盯着吴隐元,说道:“第二,你替本将远行三千里,做几件事。”

吴隐元看着朱思明,问道:“小生选第二,请大将军示下。”

朱思明道:“你可要想清楚,此去路途遥远,险阻莫测,就算本将都办不了你。”

吴隐元说道:“只要能为大将军做成大事,粉身碎骨又有何妨?”

“好。”

即便知道他说的只是漂亮话,朱思明依旧非常开心。

因为那几件事确实重要,却一直苦无人选,那几件事可不是随随便便派几个人就能完成。

“第一件事,前往福建联系郑家,说服郑芝龙从南方运粮到天津卫,越多越好。

第二件事,广东靠海有一地,名叫濠镜,哪里聚集在很多弗朗机人,你要想办法从他们手中购买燧发枪和佛朗机炮,越多越好。

第三件事,人才,造枪、造炮、造船等等都要,还有弗朗机人的书籍越多越好。

第四。。。。。”

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吴隐元虽然有些蒙,但依然用心记着。

朱思明皱了皱眉,从怀着取出一本小册子,随手丢给吴隐元,说道:“这上面什么都有,拿回去慢慢看。”

小册子是朱思明这些时日所写,事情极多,还有各种要点,如东南亚和欧洲的形势,只要朱思明还记得,通通都写了下来。

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

朱思明神色庄重,说道:“吴隐元,但凡做成一件,金钱、官位、名爵,本将不吝赏赐。

另外,你的身份是将军府主簿,此去本将军的牌面你尽可使用,金钱、官位、名爵同样不必吝啬,总之,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

到了这个时候,吴隐元再也无法淡定,脸色潮红,双手微微颤抖。

不是恐惧,是兴奋。

吴隐元拜倒在地,斩钉截铁道:“卑职领命,请大将军静候佳音。”

谁也没有想到,崇祯十六年二十九日早上,这一番不太长的谈话,给大明乃至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天下午,吴隐元带着三名锦衣卫和几名随从出发。

大明帝国第一代外交大臣吴隐元,正式踏上历史舞台。他是大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大臣,没有之一。

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封侯的外交大臣,死后还被追封公爵。

哪怕之后过了数百年,吴隐元的成就和功绩依旧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也成为所有外交家的偶像。

。。。。。。

经过几天的商议,两大商会的框架已经构建。

过去八大家依靠卖国赚得盆满钵溢,如今主营业务没了,虽说也有些买卖,但都不是主流,盈利能力一般。

若是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两家商会要么就是倒闭,要么就是半死不活。

肥皂,玻璃镜,水泥。。。。。。

都不会。

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西什么最多,地球人都知道。

中国用煤有几千年,但一直是政府管制,运输不便,使用不便,其实民间百姓极少用到。

明末小冰河,北方的冬天冷得难以想象。

木炭煤炭又贵,普通百姓除了熬还是熬,熬得过今天,明天继续熬,熬不过今天,下辈子继续熬。

煤炉和蜂窝煤绝对是广大老百姓的福音。

黑虎寨被俘近两千人,除了一干头领全都斩首示众,剩下的小罗罗全被两大商会瓜分。

这些人将接受为其五年的劳动改造。

挖矿、运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