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堡最近出现了一桩奇闻怪事,村西头的柳寡妇请人制作了一架水车安装在了他家屋后的瀑布下。
要说这柳寡妇还真是傻,水车大家都知道是用来汲水浇灌用的,可是人老几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架设水车的。
巨大的水车在瀑布的冲击下转的飞快,水花四溅看起来很是壮观,可这有个毛用?
一时间村中人争相前来观看稀奇,顺便看后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
有须发皆白的长者看后连连摇头叹息:“这柳寡妇还真是傻子找妈妈傻到家了,水车如此安装老夫亘古未闻。”
也有步履蹒跚拄着拐杖的老妪来看奇景,看后掩嘴葫芦讥笑道:“哎,这可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老妇我活了将近七十载,可还从未见过有如此愚蠢的妇人。”
不过来看到最多的还是小孩子们,他们可从未见过如此新奇的东西,一个个稀罕的不得了,围着瀑布下的水车叽叽喳喳打打闹闹,就连家大人叫都叫不走。
最后家大人怒了,脱下草鞋追上去就是一顿揍。
总之小孩哭大人叫,整个场面好不热闹,都堪比集市了。
对于村中针对母亲的各种流言蜚语,陆修文并不打算多做解释。
聪明人好说,糊涂人难缠,对于一帮愚昧无知的人,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没有颠覆认知的实锤,说再多也没用,只不过是徒费口舌罢了。
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到时候一切都谜底自会见分晓。
陆老爹那边找来几个帮手夜以继日的打造石磨,等打造好了安装到水车上绝对会惊艳所有人的眼球。
其实陆修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无形中也相当于是给自己家的磨坊做了一个前期的宣传。
因为这段时间以来,竟然有附近其他村子的人听闻之后前来探看。
人们口口相传的威力还真是不容小觑。
时间眨眼间就过了半月,这一日只见陆老爹屁颠屁颠的风摆杨柳似的一溜烟跑来陆家小院。
不用问,看他欢天喜地的样子不难判断石磨以及相应配套的传动装置打造成功了。
陆修文让他打造的是水转连磨,也是水磨的一种。
它的原动轮是一具大型卧室水轮,水轮的长轴上有三个齿轮,连接到水车上可以三台石磨同时联动,也可以单独一台工作,这是陆修文利用现代机械知识改装的。
“少东家您吩咐的事情我已经完成,特来请示东家。”陆长发气喘吁吁的道。
陆修文给他倒了一杯水:“陆老爹不用急,先喝口水。”
陆长发接过来咕咚咕咚跟饮牛似的灌进肚里,此时听到动静的柳氏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五吊钱。
“这是你们的辛苦费,拿着吧。”
陆长发连连推辞:“东家,说好的是免费打造,我不能要这些钱。”
“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请来的帮手的辛苦费。至于你,以后磨坊的事情还要劳烦你多操劳一些,到时候工钱另算。”
柳氏发了话,陆长发这才喜滋滋的收起钱,“对了东家,我找了算命先生看了,三日后是黄道吉日适合破土动工,您看是不是就把磨坊的开业定在那一天?”
陆修文其实是不信风水这一说的,原本按照他的意思是连夜安装,早一天搞定就能早一天赚钱,时间就是金钱,晚一天就损失一天的收入。
可奈何母亲相信这一套,听陆长发这么一说,当即拍板定在三日后安装开业。
事情已经决定,陆长发起身告辞。
他怀里揣着钱喜滋滋的离去,走起路来摆的更厉害了......
“儿子,咱家的磨坊就叫状元磨坊你看行不行?”柳氏一把拉过陆修文笑眯眯的征询意见。
呃,连名字都起好了,还反过来一本正经的来问人家。
如果他说不行,估计也不会有效果,而且闹不好母亲非揍他不行。
但看这个名字就已经包含了她对儿子的殷殷希望啊!这个时候反对不是自找不痛快是什么?
陆修文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道:“娘起的名字可真霸气,以后这方圆十里的磨坊的翘楚非我们家不可了。”
柳氏得意洋洋的道:“臭小子,就知道拍马屁,哄娘高兴。
娘交给你个任务,你带上一篮鸡蛋去夫子家走一遭,求他给咱家的磨坊题个匾,就写“状元磨坊”这四个字。”
夫子杜若溪家在陆家堡西边三里之遥的沈家圩,现在天色还早,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
如果快的话,打个来回天也未必黑。
母亲早就把鸡蛋准备好了,放在一个新编的小竹篮里,粗略看了一下足有四十个鸡蛋呢,看来母亲还真是下了血本了。
要知道鸡蛋可是母亲的命,这次能够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一来是磨坊即将赚钱,二来她是想接机向杜夫子表示一下。
毕竟孩子跟着人家念书,当家长的意思到了,相信夫子肯定会对自己家的孩子格外的关照。
这还真是古今同理,跟现代的情况一样。
陆修文提着竹篮向着杜夫子家愉快的出发了,沈家圩也不小,大概有个一千多人口。
村中有两大姓,沈氏和杜氏。
只看村名就知道沈氏乃原住民,在古代通常一个村子的名字都是以大家望族的原住民之姓命名的。
比如言家村,李家村,张家村等等诸如此类。
三里的距离,陆修文边走边玩很快就来到沈家圩。
他知道杜夫子家在村子中央,院内有一棵桂花树的就是。夫子说过师母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桂花香,所以当年他特意栽种的。
整个村子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很好找,只需要闻着桂花香味就能找到。
一进村就是一条笔直的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这可比他们村碎石铺设的路面走在上面舒服多了。听说这是村中大族沈氏出钱修的。
古人有一个很淳朴的价值观,那就是有了钱就铺路架桥福泽乡里,以求流芳百世。
而沈家当今的族长沈老员外膝下有三子四女,长子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官至都察院,二子举人出身在省城也是跺一脚晃三晃的大人物。
最小的儿子虽然在科举上没有寸进,可是历年经商积攒下大笔财富,村中的路面就是他出钱铺设的。
这沈家的三个儿子还真是励志呢,陆修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