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轻巧,若是粮价较往年贵个两三成,粮商的赚头的确不小。可若粮价翻倍的贵,这再赚钱,可就是赚的断子绝孙的钱了。我们霍家虽也有粮草生意,但在江南大灾时,平价都折给官府了。我们两湖的大粮商越家,屯了几十万斤的粮食,到米价三十文的时候都不肯卖,后来,灾民饿急了眼,冲击了越家的粮仓,当时就死了不过百余人。还有越东家的二儿子,也折在了里头,几十万斤的粮食也没保住。”陈东家叹口气,“图的什么呀?说句老实话,做生意到咱们这般的,都是有些家底子的,平平安安便是大福了。”
诸人连连称是,林靖道,“越家,我听说,京中有个越侯府,这是不是一家?”
霍东家笑,“大人好生灵通。”
林靖心说,我大嫂子便姓越的,你们哪个晓得。
霍东家道,“可不就是越侯的族人。越家原是徽州的大族,除了越侯一支在京,还有许多族人在老家,或是念书或是经商。”
林靖道,“越侯也是读书人,如何不管一管族人?”
这一圈人算起来都较林靖年长,诸人笑而不答。林靖笑道,“想是越侯或是不晓得此事……”他打量着诸人,眉心微蹙,继而一笑,“抑或,这事本就是越侯默许的。”
陈东家笑道,“大人目光如电。”
霍东家笑道,“如我等做生意,也都要与各路官员打好招呼。他们这样的大族旁支,与主支的关系定是不差的,说不得还有主支的干股在里头。”
徐东家道,“越侯府的大姑娘嫁的便是承恩公府林家,我听闻,陛下十分信赖林公爷。”
陈东家道,“可是,我听说,陛下的亲爹便是叫林家小公爷给宰了的。”
因是在说朝廷豪门之事,魏东家压低了声音,“这事儿按说也怪不得林小公爷,你们不晓得陛下生父做的那些个事,委实不成体统。林小公爷当真血性汉子,听说他那时年岁也不大,把陛下生父剁了八瓣!”
“到底是因着什么缘故啊?”霍东家问。
魏东家含含糊糊的说了,霍东家也不禁道,“当真是个有血性的!”
林靖听着他们说自己,很是有些不自在,遂岔开话题道,“哎,这京里贵人离咱们远,而且,贵人又不缺银钱使。我看啊,虽则经商来银子快,但,不论什么时候,有权的都是做官儿的。”
“谁说不是。”陈东家说,“木大人你年纪轻轻,便居高位,较之我等,强之百倍。”木大人,因林靖不好姓林,便暂且姓木了。
大家纷纷称是。
林靖笑道,“你们只管打趣我便是。我却是与你们一见如故,想与你们说几句心里话的。”
林靖虽则年轻,但他幼居宫内,少居公府,多少年养出来的尊贵气蕴,便是诸人不晓得这位木大人的底细,但,他们也是商界大佬,也见识过京城高官,只觉林靖这一身的贵气,便是寻常官宦门第都不能养出来的尊贵。故而,对林靖颇有几分客气。林靖甫一说话,便带着那种高人一等的气场,这些商界大佬,非但不反感,反是觉着理所当然。林靖道,“眼下世道,不比以前了。我居关外,感觉便不似你们那样深,毕竟,我们关外虽则穷困些,但也吃穿不愁的。不瞒诸位,何况,你们来关外这些日子,想也晓得,在我们关外,虽则赋税瞅着好像较关外高些,但除了要交给官府的银子,绝对是没有别个苛捐杂税的。就是没什么关系的百姓,也敢到州城来做些养家糊口的小生意。我也去过关外,知晓关内如今的情形。哎,如今关内,穷的过不起日子,填饱肚子都难。可富足如诸位,不是我说,如越粮商家,虽则屯粮发国难财,的确是下作了些,但,人家自己的粮食,人家不卖,也不当就得死吧。结果,就因着饥民冲击,死了上百口。何况,还有先时金陵王之乱,掀起多大风波。”
“诸位都是各地一等一的大商贾,倘在太平盛世,大家只等过安生日子便是。如今,天灾人祸不断,你们越是有钱,则危机愈重。故而,不可不防啊。”林靖感慨道。
林靖这话,晋商徐魏两位东家尚且不觉,但,听到赵霍二东家的耳里,却不亚于一声惊雷,敲响了二人内心深处的警钟。
作者有话要说:ps:嗯,什么都不说了~大家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