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陆铭院子里的辩论会(1 / 1)

至于其他的老前辈们。

他们正忙着研究水能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这两天在来的路。

老前辈们就一直在讨论。

作为晚辈的杨雅楠则乖乖在一旁做记录。

很难遇将龙国顶尖科研人员聚到一起的机会。

而且还是聚到一起各显神通。

杨雅楠对每一位前辈的话都用录音笔录了下来。

这可都是珍贵的学习资源。

而前辈们说的内容。

别说让她插嘴了。

有些理论,以她的水平压根都听不懂。

她只能一边听一边露出不明觉厉的表情。

在这小小的农村大院里。

在座的每一位可都是神仙级别的人物。

他们所聊的话题。

与周围这荒凉、落后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雅楠觉得此时此刻能在这里聆听。

将来说出去都是十分荣耀的事情。

这可是难得的经历啊!

她一边装模作样的倾听。

一边转头瞥了一眼陆铭的方向。

本以为陆铭也会像她一样认真记录这场辩论盛宴。

结果…

陆铭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屋子里。

躺在凉席呼呼大睡。

杨雅楠冷哼一声,冲他翻了个白眼。

“连这种学习的机会都不珍惜?”

“哼哼,难怪你不去读大学,实在是不思进取。”

“你发明的那个东西恐怕也是弄巧成拙吧。”

心里这样想着。

杨雅楠懒得再去看陆铭。

她继续耐心聆听在场院士们的精彩发言。

……

关于把水作为能源如何产生能量这件事。

在场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

由于之前没有见到实际的水能发动机。

他们的说法只能基于猜想状态。

如今他们见到了真实的水能发动机之后。

他们的猜想有了现实依据。

每个人都发表了看法之后。

最后得出了三种大家比较信服的说法。

这三种说法分别由三位院士作为代表。

龙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张炳一。

龙科院原子能研究院院长祁宏瑞。

龙科院技术科学院院长王朔。

张炳一认为。

这个水能发动机的原理,主要是由小粒子对氢原子高频碰撞。

碰撞后将发电的方式转化为非集中式,从而让水中的大量中子移动产生动能。

这股动能就是驱动水车的能量。

祁宏瑞则认为。

水能发动机的原理,其实就是在发动机内部做放电实验。

他拿氢、氘气体放电实验出现的许多奇异现象为例。

比如异常X射线谱线、超热、新核素生成。

当对氚核进行电解时,分子被融进氮气内,释放一个高能中子…

这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股热量转化为动能。

就是驱动水能源车的动力。

而王朔跟张炳一和祁宏瑞的意见完全相反。

作为主攻技术类科学的王朔。

他觉得水能发动机原理并不是小粒子高频碰撞和放电实验。

主要是水能发动机本身产生的能量。

而水,只是起到了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他假设是水能发动机内部存在小型锂钽铁矿晶体。

当这些晶体受热,用一条通有10万伏电场的金属丝横跨晶体,加速生成电荷。

形成电荷之后与氢原子形成氦原子。

此时,氦原子核将释放高能量的辐射和自由中子。

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以三位院士的说法均得到了其他院士的支持。

因为在现有的科学理论之中。

只有他们三位的说法是能够实现的。

不过…

他们三人对彼此的说法却并不支持。

陆铭院子里的辩论会从集市般的喧嚣。

慢慢变得越来越安静。

从一群人激烈的讨论。

慢慢变成了三个人在争辩。

“王院长,你说的那种无放射性核能的产生确实可以发生,只要在晶体材料中注入大量的氢或其非放射性同位素氘就可以,不过…”

”水中并没有非放射性同位素氘啊,用水去实现平衡和稳定…”

“我个人认为,你这个理论还是需要再斟酌斟酌。“张炳一对王朔说道。

王朔笑着摆摆手:“不不不,我觉得该斟酌的是你啊,张院长。”

“小粒子与氢原子高频对撞?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啊,氢原子核由于带正电荷,它与小粒子相互彼此排斥。”

“要想达到你说的那种程度,只有两个办法。”

“要么,必须将氢燃料压缩到几乎无法实现的密度。”

“要么,必须使燃料中的原子核产生数千万度温度时的速度。”

“无论哪种情况,这都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辐射。”

“到时候开着这种车路?”

“那不仅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并且还会导致附近的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汽车所过之处都会被污染,你考虑过这个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