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城市的方明,在自己的洞房里,继续和妻子柏玲讲着故乡农村的故事。
别看我们村子贫穷落后,两耳闭塞,我们也有自己的长项,也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村的好村风。
村里有个秧歌剧团,那完全是自发组织起来的。所有的人员都是普普通通的村民,喜欢唱的,你就登台演出,喜欢敲锣打鼓的,你就“玩上手”。“玩上手”是方言,是指剧团的伴奏者。秧歌没有弦乐伴奏,只有锣鼓。这个自发的业余《秧歌》剧团已经延续了好几代人。它的所有经费都来自村民的募捐,大家都是自觉自愿。
每年一到农闲的冬仨月,剧团就开始登台演出。剧团一天三开厢也很正常,这些业余演员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上台亮亮嗓子过把瘾,把欢乐笑声送给父老乡亲。
那些玩上手的也珍惜这样的好机会,坐在一起,露一露自己的手艺。
这是个业余农村剧团,也会唱好多本戏。特别是《安安送米》那处戏,最受民众的欢迎。安安是个刚开始读书的小孩子,每天他都带上些米,到老师家去读书,米就是自己的中午饭。一天他放学回家,发现妈妈不在了。原来是奶奶听信谗言,把妈妈给休了。妈妈没有错,她不想给家祖带来负面影响,就躲进了尼姑庵。
安安很心疼妈妈,就每顿饭省下一把米,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带着这些米去见妈妈。开始妈妈误会了安安,经主持的解说,解除了误会……
这处戏告诉人们要有爱心、孝心,一家人必须以信任为基础。婆媳关系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是个敏感问题。婆媳关系处理好了,小家庭才和睦。
演员唱到动情处,台上台下哭声一片。人们为剧中情的孝心哭,也为生活感受哭。这处戏唱了又唱,人们百看不厌。这是对后人进行爱和孝的教育,也是让前人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土岗村称得起武术之乡,拳术在附近一带很有名气。村里的男人个个都有两下子,被外人称作拳把手。小孩子走在路上,有人问“你是哪村的?”他理直气壮回答“土岗村的,怎么啦?”对方马上会说“啊,拳把手来了。”
有个小伙子在路上,遇见几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男青年,正拦着路刁难一位讨饭的小姑娘,土岗村的小伙子抱打不平,立即出手相救,精湛的武术让几个坏小子立即俯首称臣。他把小姑娘当作妹妹带回家。从此,无依无靠的小姑娘有了落身之地,她再也不用去四处流浪讨要,后来二人结为夫妻。一个知道感恩,一个知道疼爱,他们的生活甜美无比。土岗村的男人会武术,有武德,自然受到敬仰。
我八岁那年,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们一群小伙伴在大沙河游泳,岸边忽然来了个大男人。他看了我们一会儿,忽然他也脱衣下了水。我一回头,发现他一下水就再没有上来,马上就招呼小伙伴们:“快,这位叔叔不会水,快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