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将计就计 (1 / 1)

“快说说,为何要与这太监虚与委蛇?”

“说实话,这根本就不是我潘凤的行事准则,再让我对董卓手下死太监卑躬屈膝,小心我乱砍脑袋。”

许攸笑了笑,“主公切不可如此。”

“虽说主公手下兵强马壮,占据冀州之地,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诸侯。”

“但目前为止,还不至于与董卓和陛下翻脸。”

“天下皆知,这州牧身份是董卓给主公的,不是陛下的意思。”

“咱们也明白,董卓给主公分封冀州牧末的目的,没那么单纯。”

“可除了让主公成为众矢之的坏处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掌管冀州名正言顺。”

“虽说如此一来,不管是冀州范围内,谁人敢不听号令,便可以当国贼处置。”

“甚至冀州边境,要是其他诸侯来犯,那便是不服朝廷管束。咱们也可以随时配兵攻打,在大义占据主导。”

“董卓的目的不外乎告诉天下人,主公是他董卓的人,让其他诸侯与主公为敌。然后相互牵制,相互攻伐,消耗自己的实力,而他董卓则坐在长安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主公没必要与这太监翻脸。”

“而且,还要顺着董卓的意思表面忠于汉室占据大义,实际与董卓结成联盟。”

“这天下其他诸侯,十有八九都是豪门军阀,背后都有大家族支撑,只有主公单打独斗崛起于微末之中。”

“主公天然与其他诸侯,有本质的区别。”

“天然不可能与其他诸侯站在同一战线。”

“天下诸侯何其多,主公若单打独斗,想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困难重重。”

“现在与董卓结盟。哪怕只是名义,也可以取得一些好处。”

“要是有其他诸侯联手来犯,主公完全可以请求董卓派遣援兵。”

“董卓肯定不敢不派,若是不派援军,从此之后谁还敢和它董卓结盟?谁还敢听他董卓的号令。”

“如此一来,无异于自掘坟墓。”

“所以说,好处还是大于坏处的。”

听了许优的一番分析,潘凤点点头。

子远说的不错,无双受教了。

许攸连连摆手。

“不敢不敢!”

“这也是田丰的意思,我俩商量了一下,不光要接受董卓的这一番好意,而且咱们还要对这太监恭恭敬敬的,喂饱他。”

“同时让太监传达给陛下和董卓同一个意思。”

“主公是大汉的忠臣,主公也是董卓坚定的拥护者。”

潘凤智商不低,一听许攸这话,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当下,三人商议一番,定好计策。

安排专人陪同刘公公在冀州府闲逛玩耍,好好的招待。

同时,除了那赏赐的100两黄金之外,还给予了刘公公不少奇珍异宝,能看不能用的玩意。

当然,在陪刘公公逛冀州各个‘好地方’的时候。

随同的人员,会时不时地歌颂几句陛下的好,赞扬一番陛下。

同时含沙射影的说一说,当前天下诸侯割据,陛下真心不容易啊。

董相也不容易啊,太操心了。

说一说潘凤有心想帮陛下一统天下,恢复汉高祖之时的荣耀。

说一说董卓的好话,丞相是大汉的顶梁立柱啊,各路诸侯不听号令,完全辜负了丞相的一番苦心,误会了丞相。

要是大家能明白丞相的良苦用心,化干戈为玉帛。

向朝廷投诚,那么丞相大人就不用活这么累了,陛下也就没这么苦了。

董相可是堪比高祖军师萧何一般的存在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闲话少叙,却说吃的脑满肠肥的太监刘公公离开冀州后,心头记着潘凤愿意为大汉出力,愿意听丞相号令的想法,在潘凤派遣的几位护卫的保护下直奔长安而去。

刘公公高高兴兴的走了。

潘凤揉了揉面皮,终于不用再装了。

之前因为招贤阁而前来投奔的能人异士,被潘凤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叫做天机营的组织。

天机营专门大力发展科技。

潘凤知道,科技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嘛。

当然,三国时期人们不知道科技是什么东西。

一些稀奇古怪的技术或者说现象的掌握者,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能人异士或者旁门左道。

但潘凤知道,这些东西只要钻研透彻,形成体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远远胜过一场大战的胜利、一条政令的颁布。

天机营的研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潘凤也不限制,任何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在天机营研究。

只要有成果。只要来向自己汇报形成记录文案,自己都会根据这玩意儿的社会贡献程度,下放奖励。

当然,目前天机营初建,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完善,是否对社会有大贡献完全依照潘凤自己的判断。

有时候也会和田丰和许攸商量一下,不过俩人始终认为,潘凤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军政建设。

潘凤拉着俩人了好几天课,见识了不少科技成果。

两人这才明白,潘凤组建的天机营究竟有多么的重要。

当然,就目前为止,潘凤还是让天机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粮食和武器。

吃饱才是第一要务。

而捍卫吃饱的权利,便是第二要务了。

刘公公走了,冀州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冀州荒田万里,人口稀少。

潘凤下令全部冀州耕地,可开荒荒地,全部登记造册,统一收归冀州府所有。

然后又保留一部分之后,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划分下去,保证整个济州府人人都有土地。

而且还不少。

冀州百姓从未有像现在这样开心,现在这样一天天充满干劲。

祖十八辈,从来没有过过这么美好的日子,人人都有地种!

而且,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一少部分要当税收交给冀州府之外,剩下的不光够自己一家人一年的吃喝,而且还有结余。

卖掉一些,换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绰绰有余。

冀州百姓认为,天底下没有比冀州牧更让人值得爱戴的大官了。

相比于整个冀州的和平发展。

整个大汉,其他地方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