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枢密使(2 / 2)

立宋 浊酒当歌 1191 字 2022-08-04

理宗哼哼着,气呼呼的没有搭话。

杜范等人伏在地上,偷偷的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无奈和绝望。

杜范眼一闭,悲从中来,暗叹一声罢了,流着两行清泪抬起头来,冲理宗深深一拜:“陛下,要派金牌召长孙弘回来,实在耸人听闻,可否改为敕令,以圣旨召他退兵?否则,臣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你们的乌纱,还是你们的名声?”理宗眼神炯炯的瞧着他,冷哼道:“长孙弘已经出兵了,不发金牌怎么能调得回他?”

接着叹口气,理宗痛心疾首的道:“我知道,你们怕别人拿你们当秦侩,可是你们想想,万一真的激怒了蒙古人,北虏大举南下,我们挡得住吗?啊?挡得住吗?”

杜范等人眼泪婆娑的一齐摇头,理宗拍一下卧榻:“就是这个道理!金国那么强大,尚且不能挡其锋芒,我……朕原本也以为大宋军兵强盛,可以一争,灭金时派赵葵去夺回两京,却败得一败涂地,连不少原本归我们的土地都丢了,这仗能打吗?不能打啊!”

“一打,朕连祖宗的基业都守不住,怎么办?”

他对着杜范等人问:“你们作为大臣,国家栋梁,也有甩不掉的责任,国家社稷,岂能托付给赳赳武夫?打赢了就罢了,一旦输了怎么办?北虏凶残,只怕到时候根本收不了场!难道大宋百年基业,就要断送在朕的手里!”

理宗咄咄逼人的蹦到杜范面前,双手扶起他来,沉重的道:“朕非亡国之君,尔等,也不能做亡国之臣呐!”

杜范被他颤悠悠的扶起来,老泪纵横,君臣二人彼此对望,游侣和吴潜两人也陪着戚戚然。

“武夫争名,却不懂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岂能托付大事?天下社稷,应徐徐图之,陛下说的,臣懂。”杜范点着头,毅然决然的道:“臣这就下去,发金牌!”

理宗看着他,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

这时候,外面等候已久的太监们才敢进来,麻利的收拾一地狼藉,又端来水盆,请皇帝和几个大臣洗脸,一番折腾下来,大宋天子才恢复了神采。

“赵葵这人,有些太过迂腐,不懂得大道,原本朕以为他知兵事,又是久经风雨老成谋国的人才,得几位故相推荐,才让他当了枢密使。”理宗端着太监们呈上来的浓茶,抿了一口:“谁知今天竟然公然抗旨,现在又晕厥过去,想来要将息一段时日,这枢密使的位置,却又离不得人,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才接任?”

杜范等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赵葵不懂得大道?他可是从十几岁就从军,一步一步走到大宋中枢的宿将,身经百战,文武双全,他不够格,谁还够格?

但理宗都发话了,刚才的一场飓风还余威寥寥,谁敢说个不字?

大家都是明白人,稍稍一思量,就知道理宗话里的意思:皇上定然有心仪的人选了。

于是杜范等人一起道:“此乃国家大事,臣等岂敢妄言,还请皇上圣裁!”

理宗放下茶盏,满意的捋捋胡须,慢条斯理的道:“既然如此,我说一个人,你等斟酌一下,看合不合适。”

他缓缓的,吐出一段话:“京湖制置使贾似道,德才兼备,又通军事,在京湖任上做得不错,实属难得的人才,朕思量,让他来代替赵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