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考验王承恩的忠诚(1 / 1)

朕,崇祯,热爱核平 火泡 1345 字 2022-04-09

这十天里,紫禁城里的太监门乱作了一团,无数人被送到了王府。

毕竟,一下子要遣送近七千人,动静是小不了的。

文官集团的得知之后,也是拍手叫好。

毕竟,在他们看来,皇帝根本用不上这么多的太监。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阉党,清理的越多越好。

司礼监这边,银子都不知道收了几箱了。

多的太监,竟然可以拿出上千两,少的也能拿五六十两出来。

平均每人,高达三十两。

当然,一分没掏出来的也是有的。

十多万两的白银,就从太监这里回流到了内帑。

崇祯看到这些白银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说啥了。

这还是不是那些太监的全部财富,只是他们愿意拿出的一小部分。

百姓穷的叮当响,这些太监们却一个个腰包鼓鼓。

难怪,有无数的人自我阉割,想要成为太监。

在宫里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大把的捞钱。

有职位的,暂时都没有动,他们手里有更多的财富。

接下来,崇祯就要把他们的钱逐一搞出来。

司礼监这边有成果,东厂那边也有很大的变化了。

王承恩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招募了三批人,其中不乏一些自阉的无名白。

第一批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家清白,忠厚。

他又不指望这些人侦查案件,只要忠诚,听号令,敢冲杀就可以了。

第二批,是原本东厂诏狱里的人,擅长审讯逼供。

第三批,来自内书堂,也是比价忠直之人。

目前,东厂的任务就监视十二监所有的太监,特别是经常出宫的人员,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出卖消息者,秘密监控起来,调查收买消息的人。

这个任务,只有王承恩和他的东厂知晓。

司礼监全员,也在王承恩的监视之下。

现在的东厂,已经不是司礼监管理了,只对崇祯负责,司礼掌印、其他的秉笔、随堂都无权过问、打探。

可以说,现在的王承恩是内监最有实权的人。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司礼监,但是完全独立了。

重生大明的第十一天,王承恩一早就进入了乾清宫。

“陛下。”王承恩给崇祯递上了衣服,很好奇为什么这么早召见自己。

“这些时日,皇后那边情况如何,周家的反应如何?”崇祯一边自己穿衣,一边询问。

“回皇爷,皇后娘娘终日在后宫哭哭啼啼,不时打骂宫女和内监。”

“周家也乱作一团,屡次想求见陛下和娘娘。”

王承恩不敢欺瞒,如实禀报。

“太子那边呢?”崇祯继续问道。

太子如今居住在慈庆宫,养在懿安皇后张嫣的身边。

以前朱由检是考虑到张嫣孤苦伶仃的,无儿无女,十分的寂寞。

另外,他也希望朱慈烺能够得到张嫣的教育。

这段时间,太子朱慈烺想要求见崇祯被拒接了,想要就见自己的母后也被拒绝了。

这一切,不过都是在酝酿一件事。

“太子也屡屡求见,但是都被臣等挡了回去。外廷也已经知晓此事。”王承恩继续汇报。

“看来,差不多了啊。”崇祯冷笑一声,现在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勉强能用了。

“来,想办法把这东西放入皇后宫里,然后拿下皇后。拿下的时机好恰到好处,最好是在廷议的时候来禀报朕。”说着,崇祯从自己的枕头下拿出了一个穿着龙袍的小人偶,上面还扎着针。

接着,崇祯把一个人偶放到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

王承恩看到之后,不由的吞咽了一下口水,冷汗就直接冒出来了。

巫蛊之术!

这是要弄死皇后的节奏啊!

王承恩哆嗦了一下,上前接住了盒子。

“臣,遵旨。”

“做的漂亮一些,不要出什么差错。”交代了一句,崇祯就穿上了龙靴,朝着殿外走去。

王承恩把东西藏好,果断的跟了出去。

这个时间,肯定不适合放置东西。

如何放置,安排什么人放,时候什么放置也是有考究的。

崇祯没有给时间限制,一切就得他自己计划和安排了。

他觉得一个盒子还不够保险,还得多一个盒子。

另外,送东西的人,最好得解决掉。

所以,不能用自己的人。

王承恩不断的盘算,然后回到了内东厂衙门。

这个事情办不好,他就得背锅了。

他的脑子里,不由的回荡着司礼监齐聚武英殿时,崇祯说的那几句话。

“所以内廷太监皆为臣子,当自称为臣。你们,是朕信任之人,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内监,效忠的是朕,只能是朕,明白吗?”

现在,就是检验自己是否忠诚的时候了。

廷议,议来议去,就是那些事情。

除了要钱,这些官员啥都不会了。

崇祯继续扯皮,不理会这些官员。

他啊,巴不得这些人造个反什么的,刚好可以抄一波家,用来发发军饷也是挺好的。

勇卫营在手,号称十二万的京营,崇祯也没有放在眼里。

勇卫营的军饷,都是内帑直接发的,没有经过户部。他们的忠诚度,崇祯还是比较放心的。

可惜,这些文官不敢造反,只敢背地里下阴手。

如今的内廷,已经不是他们可以伸手的地方了。

大量的内监都被派送到王府去了,而且都是年龄大的。

年龄越大,经营的就越深。

如今,都被崇祯一刀切了。

对待家奴,无需顾虑太多。

对于太监来说,换个地方当职而已,又没有危及身家性命,自然也不需要拿命去搏了。

另外,最近崇祯吃的东西都是东厂采买的,开的是小灶,御膳房都无法经手了。

这种情况下,文团集团和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想要探究宫廷内的情况就很难了。

他们能动的,就是禁军,但是崇祯身边的是锦衣卫的人,不是上直十二卫的。

没有勇气造反的话,他们目前也只能僵持现状。当然,他们也在运作了。

很快,就会有新的危机爆发。

等到危机爆发的时候,崇祯自然会低头。

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是没有经历过。

这十几年,他们已经操作的很熟练了,觉得自己都拿捏的很到位了。

那些被砍脑袋的,都是不愿跟他们一起糊弄皇帝的,死的越多越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