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担心皇太极故技重施(求追读)(1 / 1)

朕,崇祯,热爱核平 火泡 1266 字 2022-05-12

如今,陆续有年满12岁到16岁皇族进京了。

皇族之中有不少人觉得进京面圣参加祭天大典是好事,纷纷把满足条件的皇族子弟都送到京城了。

特别是女孩特别的多,哪怕是藩王的女儿也是外嫁,外嫁之后生下的子嗣是不算皇族的,因为不姓朱。

所以,皇族对自己的女儿外嫁条件还是比较高的,不会早早的就嫁人。

如此一来,就导致满足条件的女孩非常多。

这些皇族,到了京城之后,就被带到了内校场。

崇祯已经对外说了,明年大年初一举行祭天大典,皇族的童男童女到了京城之后,都要操练一番。

百官对此事也不好反对,干脆就不管了。

皇族的事情,他们确实也插不上手。

一群十来岁的孩童,总不能委以重任吧?

内校场只练如何走路,如何列队,如何叠被子,其他的都不练。这些,百官倒是打探到了。

只是,从分身徐烨回来之后,训练的项目就开始增加了。

毕竟,第一批新兵的队列已经合格了,纪律性也操练出来了,可以增加科目了。

崇祯是不会军体拳的,但是大明也有类似的拳法,这些也会逐步操练起来。

他需要锤炼士兵的体魄、意志力、纪律性。

相反的,枪械并不着急着上手。

如今明79步枪还没有仿造出来,大明自己造的鸟枪容易炸膛,所以新军根本没有必要练习射击。

一年之后,崇祯准备让他们一年之后再来摸枪。

前面这一年,还是把其他的项目练好,把纪律搞好,把思想改造好,比什么都强。

别人没有练枪,崇祯倒是想要练枪。

崇祯让人清理出了一个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射击场。

这样,他就可以经常去练枪了。

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所以崇祯每天都准备抽出半个小时来练枪。

现在他已经有了机要秘书,可以帮助他批阅奏折,他就有一些自由的时间了。

同时,每天晚上也不需要加班批阅奏折了。

机要秘书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只有司礼监的掌印才知道。

所以,外廷更加不可能清楚了。

如今的宫禁十分的严格,外廷想要打听到皇宫里的情报是很困难的。

能打听到的,也是崇祯故意放出去的消息,不可能有真的消息泄露出去。

而且,崇祯还在不断的强化自己对皇宫的控制,不断的清理护卫队伍。

皇宫就是他的根基,把皇宫经营好了,哪怕是建奴打到京城,他都不慌。

说道建奴,崇祯就有一些头疼。

因为建奴从义州突然撤军了,让洪承畴很诧异,让崇祯也很诧异。

岁说历史上,建奴也没有那么快攻打锦州。

但是大军进驻之后又突然调走,就很不寻常了。

崇祯自己分析过,可能是皇太极得到了情报,知道自己放权给洪承畴。

估计,先前撤掉监军高起潜,并将高起潜入狱抄家的情报也被皇太极得知了。

皇太极这个人确实也是很有本事的,努尔哈赤去世后,他顺利继承汗位,年号天聪。

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

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并且在表面上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崇祯九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次年迫使朝鲜臣服。

所以,崇祯觉得称之前呼建奴还是有些不太合适的,应该称呼‘满清’。

毕竟,皇太极已经称帝多年,实力也不弱,确实也算的上是自己目前比较强的对手。

不过皇太极撤军之后,洪承畴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布置,免得关锦防线出现什么疏漏。

如今没有了崇祯的约束,洪承畴还是比较开心的,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布置。

目前,辽将还没有人违抗他的命令,关锦防线还是很牢固的。

他比较担心是皇太极故技重施,又从喜峰口入关,直取京城。

不仅洪承畴担心,兵部尚书范景文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也上书崇祯,要求朝廷往喜峰口方向增兵。

原本按照计划,应该是一万二的勇卫营前去的。

但是之前周遇吉率领5000勇卫营进入陕西剿匪,如今京城只剩下七千勇卫营的士兵,大家还是很担心崇祯不同意。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竟然答应了。

没有了勇卫营,京城里就剩下京营了。

对于京营,百官真的没有多少信心。

至于崇祯训练的新军,百官更加没有信心了。

但是,不派遣大明最强的勇卫营,他们就更担心了。

去年满清大军入关的事情,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如果再次入关,满清很可能就直接朝着京城来了。

所以,必须把满清挡在关外。

目前,他们觉得只有勇卫营有这个能力。

勇卫营调走的第二天,百官就建议扩招京营。

这个建议自然被崇祯否决了,京营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他也不想折腾了。

于是,他当众宣布,重新招募8000精壮组建新军,军饷由崇祯自己的内帑来陶。

在百官看来,崇祯是想要把勇卫营的人数扩张到两万人。

对此,他们倒是没有反对。

这个节骨眼上,反对扩军是会引起公愤的。

人心惶惶的时候,正是需要军队来稳定大明。

张献忠已经拿下江陵,实力再次壮大,各地肯定是没有办法抽调兵马进京了。

这个时候,除了靠京营之外,就得快速的招募新军了。

所以,他们觉得数量太少,应该直接招募两万人。

不管怎么说,军饷都是内弩掏的,又不是从户部调拨。

八千能顶什么用,必须多招募一些。

如果不是考虑崇祯的内帑财力有限,他们都想让崇祯直接招募五万兵马。

考虑之后,崇祯决定同意招募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