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这河边送行道别的千古绝唱,让多少历史名人感慨。
这一带河流密布,是重要的古战场之一。破釜沉舟、背水为战、黄巾军起义,都发生在这里。这里曾是牛郎织女的桑梓地,也是传说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的故乡,这里也曾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避难所……
北方的一座省城就座落在这块风水宝地。它西部是起伏连绵的太行山脉,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座城市不光是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史,还有着悠久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今天,在这块热土上仍然演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
现在,这座省城的交通非常发达:机场并非一座。地铁环绕全城。南北东西的高铁、高速公路十字穿插,已经把这座城市四面包围起来。在这里任何一点登车,你都可以横跨祖国的东西,竖穿祖国的南北。
走在省城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男女青年人,他们既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又说着自己的民族语言。你还可以看到来自五大洲的外国友人,和本乡本土的乡邻亲情无限,他们不光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夹杂着本地的方言土语。他们有的是送上门的中国女婿,有的是嫁到中国的洋媳妇。真应了那句话:中国变大了,世界变小了……
育人中学是省城的一座重点中学。它座落在城市的东南部,是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一个交插点。所以,外地到省城就读的中学生,还有外国人的孩子,都喜欢落脚到育人中学读书。这里不光是因为交通方便,还因为这里曾走出过许多有名的文人、学者和自然科学家……
在育人中学的东南方位,也就是学校大操场的外边,还有一片低矮的老屋。这里住着大几百户人家,住得大都是青砖瓦房。看看那砖的模样,看看那房屋的样式结构,这房龄少说也有大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和周围的摩天高楼、豪华的大厦相比,这里就是史前古人的住宅区。他们仿佛刚刚结束刀耕火种的生活,迈步走出洞穴,告别了群婚制,进入婚姻家庭私有制的年代。
你站在这里,左跨一步,就好象来了个历史大穿越,一下子就回到亿万年前,右跨一步,你又回到高科技生活的现在。
这些青砖瓦房,历尽沧桑,几经社会变革。它们仍然屹立在这里,留给人们许多遐想。最近,已经有消息传出,这一块地皮也要改造开发,要旧貌换新颜。
现在,在这些老房屋里进进出出的,大都是满头白发走路有些颤颤微微的老年人。这些人年纪越大,怀旧情节越重,越珍惜和这老房旧屋的情感。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恋恋不舍,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