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齐王与裕王世子、郡王三人拎了些参药补品来到袁府。
袁府外观大气是京城常见的宅子风貌,进了里头却是古朴又兼着精致。花花草草的园子很多,再加上里头树木山石,花廊八角小亭子的,都造在溪流之上。偶有几只豢养的水鸟儿越过眼前,也都呈现出蓊蔚洇润之气。
“这袁府……没想到这副模样儿……”裕王世子喃喃说道。
“怎么?”齐王不解。
“只是觉得与咱们先生那……厉害的性子有些不符。”裕王世子又小声道。
齐王不语,前头带路的小厮,笑道:“咱们袁府这宅子是夫人一手修葺整改的,大人是杭州人士,夫人便在宅子里头添了些江南水乡之感。”
裕王世子道原来如此,我却不觉得先生似那江南之人,分明就是京城出身的。
小厮嘿嘿笑着也不辩解,带了两位贵人去到水榭之处。
此时日头悬挂在西山头,染得水榭一片的温暖金黄。
水榭之上几个着碧色衣裳的女子,似是正在生火烹茶,忙忙碌碌又自有章法。暖熏熏的湖面上,两叶小舟,小舟之上各有两个悠然闲人,人手上一钓鱼竿,鱼线长长,遮掩观来亦是一丝染了夕阳的金色。
未几,一人低呼一声,收紧了鱼竿,往上一提,是一尾背尾泛红的鲜活黄鲤。
“哎呦,恭王钓的那尾黄鲤看起来得有三四斤!”水榭之上一个清脆麻利的声音穿透了这份宁静,使得眼前之景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原来恭王他们早到了。”裕王世子笑道,看到那几人在钓鱼他也难免摩拳擦掌。
“先生,先生……”裕王世子朝着湖面之上吆喝,袁知恒看到他们三人,起身微微一揖,这里不是景阳宫,他身为臣子见到王爷世子自是要行礼的。
“三位贵客,可否要小的准备一条筏子过来?”小厮赶紧问道。
齐王没想到他兄长恭王早就来了,不由得微微皱了眉头,冷哼道还以为他在家养伤,谁知道还有闲心钓鱼,看来根本就没有伤。
“好,来一条筏子,再来三根鱼竿,一步袋子鱼食,鱼篓子还有吗?”裕王世子笑着纷飞小厮。
“有,有,都有,小的这就去准备去。”小厮接过三人手中的礼品,交由了边上一个跑腿丫鬟,让她去交了冬雪姑娘手上,他自己去调筏子拿鱼竿鱼食去了。
齐王虽然皱着眉头冷着脸色,但生生忍了没有拂袖而去。等那筏子上了水面,这三人还真乘了它缓缓的向湖心驶去。
时值晚秋,天高云淡山远水阔,鱼儿尤其的肥厚,几位一条接一条的调了上来,几乎人人的鱼篓中都不空。
袁知恒见此,索性弃了鱼竿,改用蟹网。与他同舟的恭王,瞧着这蟹网甚是有趣,不由得受了鱼缸,过来帮忙。
“先生,这网子当真能捕到蟹?我只听说有人以鸡肠为饵钓蟹,这捕蟹倒还是头一遭。”
“这网是我夫人令工匠打造,名唤铁脚网,她说看前朝古籍,有吴人引舟取蟹,沉铁脚网,也有来由。”袁知恒提起他家夫人,那脸上隐隐含着笑意。
恭王亦笑道:“师娘高才,博览群书,竟连这捕蟹之法也会。”
“她啊,看的左右不过是些闲书罢了。”洒金的夕阳下,袁知恒的眉目愈发的柔和,他原本就好看,只是素日里冷眼冷相惯了,旁人瞧不见真章罢了。
此时一艘带仓小船从水榭驶出,穿梭在三条舟筏之间。上面站了俩丫鬟,一丫鬟撑桨,一丫鬟手中提了一大大的草篓子。
“大人,夫人让咱们来收鱼喽。锅子已经支棱好了,今晚就在水榭上吃全鱼宴!”说话儿的是撑桨的信儿。
蔷薇拿着草篓子,从她们的船上跳上了小舟,恭王笑而不语将鱼篓子递了过去。蔷薇接过鱼篓子,将里面几尾黄鲤子倒将了自己那大草篓子里,又将鱼篓子递还给恭王。
“跟夫人说,取一副蒸笼,备些花雕酒,晚些时候蒸蟹吃。”袁知恒边说眼睛边盯着蟹网的动静。
“是,大人。”蔷薇跳上了小船,这二人又翩然去了下一艘筏子。
齐王将手中的鱼竿交到裕王的手上,走过来道:“给我瞧瞧先生与恭王都钓到什么好东西了?”
“回齐王殿下的话,恭王殿下钓到两条黄鲤,一条槎头油鳊;我家大人钓到六斤多重的大花鲢,还有五条不大不小的湖鲚,总共六条!”
丫鬟不怵,笑盈盈的回了。
“哈哈,这丫鬟有趣儿,明明恭王殿下钓的这三条最显眼,偏要炫耀你家大人的。”裕王郡王也凑过来瞧,不禁大笑起来。
丫鬟也不恼,接过了这三人的鱼篓,一一倒进草篓子,笑嘻嘻的回了小船,接着去“下一家儿”受鱼。
一阵和了水汽的清风吹来,湖面上微微起了涟漪,几只先头在袁宅里头看到的水鸟略过了水面。引得正在钓鱼的裕王世子赶紧驱赶,怕它们惊了湖下的鱼儿。
齐王趟卧在竹筏子上,突觉的天远地宽,着实的惬意舒适。
那边舟上,传来小丫鬟惊呼的声音:“好大的白鳝!这足有七八斤吧!郡王好手气!”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