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他觐见
鱼朝恩转身去宫门外宣旨李隆基却从桌案上取过一本奏折这是李林甫刚刚送来的最后一批人事调动方案李清赫然列在第一个外放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安西节度副使兼长史。
这和李隆基欲调他到苏州为刺史的想法相差甚远。
按大唐的人事制度六品以下官员一般由吏部按照资格和空缺拟定官职上报宰相再经由宰相反复核查后请示皇帝下旨授官;而五品以上则不由吏部拟官而要直接上报宰相由相国考量拟定;到了三品以上的官员则由相国上报皇帝由皇帝来亲自拟定所以李清一定要经过李林甫的推荐才可能实现他的愿望但李林甫也仅仅是推荐真正的决定权在李隆基地手上。
李隆基拿着奏折陷入了沉思让李清重返沙州为都督也曾经是他的一个方案但他从苏州回程时在江州停泊了半日便使李隆基改变了主意倾向他为文官。
可现在李林甫地方案却又使李隆基有点动心了为副职
政务地长史确实也是个可行之选。
李隆基正犹豫不决眼一斜只见高力士在一旁垂手不语便习惯性地笑道:大将军你来给朕参谋参谋李清向西派还是向东调
高力士连忙惶恐地回道:如此大事老奴怎敢插嘴
不妨事你说便是了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
高力士迟疑一下才缓缓道:老奴见识浅薄但随皇上多年见的事也多了老奴曾经想过假若那皇甫惟明并没有带兵哪皇上要几时才知道他是个居心叵测之人
李隆基暗暗点了点头高力士一语说中了其中的关键。若李清将来为相。他又是第二个皇甫惟明。那可如何是好。是应该先考验他一番才是。
这时鱼朝恩再次进来请旨李清已被带到御书房外。
进来吧
李清大步走进向李隆基行了一个跪拜礼道:臣李清叩见陛下
免礼赐座。
谢陛下
李隆基见他坐下便微微笑道:朕放你十日假期侍郎到哪里去游玩了
李清急忙欠身道:回陛下的话臣带妻女到终南山探春去了。前日方回。
妻女那郡主也在吧
李隆基笑吟吟道:你们可给朕出了难题吐蕃那边朕到现在还没有给个交代人家眼巴巴地还在等着娶宗室第一美人呢
陛下的关爱之恩。臣铭刻于心
算了要谢就谢贵妃吧若不是她当年逼迫朕朕才不会为你得罪吐蕃呢说到此李隆基自己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没有名份。苦了郡主了。
那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堂堂的郡主为妾吧
李隆基笑着摆了摆手:等过一两年给她更名换姓朕再赐她为你次妻。这样也就没人注意了。
谈了一些李清的家庭。李隆基地话便慢慢转到了正题上来。朕本想提拔侍郎为工部尚书但我大唐尚无三十一岁地尚书朕也不想破这个先例所以准备将侍郎外放几年。待磨砺成熟后再入朝为尚书。你意下如何
经过这些日子地部署终于到了收获地时刻是稻谷满仓地丰收还是颗粒无几的薄收就看此一举了李清深深地吸了口气沉声道:天子有令。为臣者自当遵从便是何谈意下如何
你倒爽快。那朕让你去苏州为刺史怎样
臣遵旨李清毫不犹豫地答应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李隆基紧紧地盯着他的眼睛企图从他的眼神找出一丝慌乱或者失望但是没有李清表情平静如常。
这不是决定朕只是问你愿不愿当苏州刺史。
李隆基淡淡一笑又道:你当侍郎近四年。多有功绩解决了朝廷捉襟见肘的困境。应该好好地封赏你说吧你想到何处为地方官扬州还是苏州朕可以考虑你的意见。
李清沉思一下抬头道:启禀陛下臣想到贫瘠一点的地方去为官为百姓做一点实事苏州扬州这些地方臣并不想去。
这话说得很暧昧他并不说自己想去哪里而只是不想去苏州或扬州如果他不知道另一个选择那可能是去岭南但他已经知道了答案另一个选择就是西域。
其实朕知道侍郎地想法。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身体慢慢倚躺在龙椅上显得有些疲惫他望着李清目光变得柔和慢慢地说道:朕知道你一直怀念在沙州的旧部当年你千里突袭杀贼酋夺要塞是何等遒劲张狂正当你施展才华之时朕却将你调回了长安一呆便是四年这些年你身上火气没了锐利的棱角也磨得圆滑了朕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朕已经年迈人生也快到了尽头不想将你这样地年轻人也弄得一样的暮气沉沉也罢李清听封
臣在
朕封你为御史大夫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安西节度副使兼长史领沙州刺史并总督豆卢军。.
天宝八年四月李隆基正式做出决定将沙州划归安西节度由李清重任沙州刺史兼豆卢军都督同时任高仙芝之副主管安西政务原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封常清升为北庭都护府都护程千里调回京任右金吾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