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二章扞卫
启明星亮。东方微露鱼肚白。磨盘胡同,沈家。
沈安起了个大早,天不亮就带人开始轻手轻脚的忙活,还支楞着耳朵,听沈默房间的动静。
当听到老爷起床,丫鬟们开始为老爷打水梳洗时,他便从桌上端起个托盘,双手托着进入沈默的寝室。
沈默正在刷牙,一看他进来,吐出口中的香沫,笑道:你这个懒种竟起来了。
沈安尴尬的笑笑道:今儿是老爷复官的第一天,小得激动啊。说着揭开托盘上的罩布,露出里面一套七成新十分干净的绯红官服,微微激动的躬身道:请老爷更衣
大惊小怪的。沈默看一眼衣架上挂着的蓝色官袍,笑笑道:最近胖了些,也不知合不合身了。
胖些好,胖些有官威沈安一边说着,一边亲自为沈默除下睡衣,先着白纱中单白纱罗袜,再套上玉色深衣,最后着绯袍踏厚底皂履。系素金腰带,最后戴上乌纱帽。
沈默看着镜子里,那只在江山海牙间展翅飞翔的云雀,感到一阵舒服他确实不喜欢那只白鹇,总感觉它是白拿钱吃闲饭的意思。
沈安小心的为他捋顺官袍上每一个细小的褶皱,感慨万分道:老爷,还是这身官服看着顺眼啊
沈默摇头笑笑,道:先敬罗衣后敬人,这可不是好习惯。说完便摘下官帽,拍拍沈安的肩膀道:准备开饭吧,吃完饭我得去上班了。
今天他去国子监,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处理一件很棘手的事件他当初力主留下的李贽李老师,与整个国子监教师官员之间,产生了相当严重的矛盾。昨日,他收到了国子监四十位教师官员的联名上书,请求开除李贽,以正学风。
对于李贽的处境,沈默还是有所了解的话说这位老兄,在国子监博士的位子上,和祭酒司业顶着干与同事同僚吵破天,基本上是的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已经到了鸡犬不宁人心沸腾,不处理就没法办公教学的地步了。
沈默知道,李贽狂放不羁蔑视伪道学的性格使他惹人讨厌。这年代的官场风气极差,言行不一的伪君子比比皆是。而李贽最看不惯这样的人,因此在言辞中难免露出鄙夷之色。再加上他才思敏锐辩才无双,从来得理不让人,嘴上不吃亏,也就罢上司同僚都得罪遍了。
但这依然不是李贽搞得人人喊打,无立锥之地的原因
~~~~~~~~~~~~~~~~~~~~~~~~~~~~~~~~~~~~~~~~~~~~~~~~~~~~
当他准点到达国子监时,所有的官员和教师,都恭候在敬一亭前除了李贽之外。
众人向新任祭酒大人行礼,沈默摆摆手,温和笑道:大家都是老伙计了,我也不会新官上任三把火,咱们先一切照旧,要是没什么问题,就一直这样下去。
他的表态,让稍显紧张的官员们放松了不少,便提议晚上去聚贤楼,为大人摆桌庆贺一下。
恭敬不如从命。沈默笑着点头道: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各忙各的,晚上再在这儿集合。众人纷纷点头,便向大人行礼,然后说笑着散了。
沈默叫住一个五经博士道:李贽呢怎么没见他的人
躲在屋里看书呢。那博士道:您又不是不知道,他那人忒浑了。
沈默笑笑道:麻烦你把他叫去我房间,就说我找他。
士便去传话。
不一会儿,一身旧官服,却洗的无比干净的李贽来了,沈默起身相迎,温和笑道:宏甫兄,好久不见,最近怎样啊
李贽消瘦的面庞,牵起一丝勉强的微笑,道:还那样。
沈默早习惯了他这副德行,不以为意的笑道:快请坐,这有你们老家的铁观音,尝尝够味不
李贽便坐下,闷头喝起茶来,只是沈默不问话,他是绝对不肯主动说一句的。
沈默终于忍不住了,问他道:宏甫兄,你我也算是萍水相逢意气相投,为什么如此生分了呢其实他想对李贽说的是身在官场,不说去主动拍上司马屁,但是和上司搞好关系,让领导看着顺眼总是基本的要求吧少字且不说我还帮过你,就算我得罪过你,也不该跟我摆这副苦大仇深吧少字当然,他不可能把话说那么绝。
李贽闻言,面上闪过一丝歉意,低头小声道:大人还是跟我保持距离的好。
为什么沈默笑问道:你又不是乱臣贼子,干嘛要保持距离
在某些人眼里。我就是乱臣贼子。李贽提高声调道:他们对我讲的课恨意深重,说我散布歪理邪说,不仅阻止学生来上我的课,还不断写信给御史台,希望他们查办我这个异端。看来他还不知道,沈默已经接到人家的联名告状信了。
沈默闻言陷入了沉思,对于李贽成为众矢之的真正原因,他其实是知道的
李贽这个人,在思想和教学上太过特立独行了,与他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相比,他那套李氏疯狂教学法,简直算不得什么。甚至他狂放不羁,蔑视一切道学的性格,都不是他讨人厌的原因,因为大家当他是个疯子,就不觉着讨厌了。
但有两点,是国子监的儒学教授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其一是他在讲课时蔑视权威,认为绝大多数历史著作,都是是非尽合于圣人,以儒家道德至上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种方法十分的不客观,使很多古人蒙冤难雪,也使后代的读书人人云亦云,是非不分。
所以他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十分爱干的一件事,便是为古人翻案,他认为应当以人物对历史的贡献来衡量其地位,而不是从道德出发。
在重回国子监的半年里,他为很多已被盖棺定论的古人翻了案,其中最有震撼效果的有三位其一,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所以两千年来,他一直遭儒生唾骂,鲜有对其功过是非做出客观评价的。而李贽则公然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认为他统一诸侯,废封建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其贡献要远远超过所犯的错误,其雄材大略与千秋之功,是后世皇帝无法比拟的。
还有武则天,按照传统观念,都认为她是篡政,有悖封建的lun理纲常,所以历代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评价都是否定的,甚至那些卫道士,更是骂武则天是牝鸡司晨。在几乎众口一词挞伐声中,李贽却高呼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他认为武皇帝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仅此一点,就可以是绝大多数帝王比不上的。
第三个不是皇帝,但李贽为她翻案,所引起的震动效果,却比前两者加起来都大,她就是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爱情故事,历朝历代都被定性为卓文君于司马相如的,那绝不是歌颂对象,而是伤风败俗,即使女子也以她为耻的。
对此,李贽大声驳斥道:文君正获身,非他的意思是,卓文君随司马相如私奔是善择佳偶,是对爱情对幸福的勇敢追求
这还得了在这个三纲五常的年代,女子向来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幸福也好痛苦也罢,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男人赐予的。李贽却在这儿鼓励女子主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此嚣张,纲常何在天理何在
所以卫道士们对他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让他们更害怕的,是李贽所主张的童心说
李贽是泰州学派的重要弟子,虔诚信奉心学,并在王阳明良知之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他自己的学说童心说,其核心是童心即真心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认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我;要想保住自我,必须保持本心,而社会的lun理教化风气纲常,会使童心被遮蔽,所谓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