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默沉默不语,隆庆以为他是反对的,便颇为不安道:其实这都是他们给朕出的主意,师傅要是不喜,朕就不派监军了。
呵呵,皇上误会了。沈默赶紧摇头道:臣在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避免其害,又能让皇上安心。
宦官监军的害处很大吗。隆庆惴惴问道,毕竟他也只是凭本能,觉着还是用宦官更放心。
宦官掌军有五弊占役买闲侵蚀军实避敌殃民扼制大将谎报军功。沈默淡淡道:这都是败坏军纪,侵蚀军力的恶疾。如果皇上想见到大明重振二祖雄风,不再每年都听到戒严的警钟的话,就必须避免这五条。
哦隆庆面色凝重起来,他自从当上皇帝以来,唯一一次出京,便是去祭陵。那是他与徐阶的交锋中,为数不多的一次胜利,还是因为百善孝为先,徐阶不好阻止。但徐阶还是看穿了他的画皮,知道皇帝其实想要拜陵,无非是做了一年的皇帝,没能出过皇宫,实在闷的慌,于是以拜陵为借口出去巡游玩玩而已。便说皇上拜陵可以,但是不可以借此在途中巡游,否则就是对列位祖宗的不敬。隆庆虽然心中叫苦,但是也没理由反驳,毕竟那会显得自己,对列位祖先不够诚心,于是他也只能忍了,只去拜陵,不做任何其他的游玩的事宜。
终于得以放风的皇帝,在沈默等一干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天寿山。沈默倒是比较支持皇帝出来透透气,但不会放过这个,进行现场教育的机会。于是就在成祖陵前,他引导隆庆实地观察,使他终于直观的了解到,原来战争的前线,离京城是如此之近。通过这次,隆庆终于明白了,当年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以天子守国门的重要意义,回来以后,这个悠闲的懒皇帝,就对边防事宜特别上心,沈默这次军改能如此顺利,跟皇帝的大力声援是分不开的虽然隆庆并不能提供什么实际的帮助,但他态度一坚决,那些勋贵世家就没有叫苦求情的机会,只能乖乖听从安排了。
那师傅的两全之策安出隆庆想不明白,只好发问道。
其实说白了,皇上让太监监军,是为了监督武将不要乱来。沈默从容对道:但宦官本身也是一股政治势力,如果不受约束和监督,也一样会乱来。
是这个道理。隆庆点头道:那如何监督呢
一是严格限制监军的数量,京营定额三人;二是严格限制他们的权力,严禁他们经手军资插手军政,发现问题只许上报天听,不许擅自处理;三是设立监军御史,两者职权完全相同互为监督,如果发现对方有贪渎行为,都可以向皇上提出弹劾沈默说着,看看隆庆道:但双方很可能各执一词,所以如何判定孰是孰非,是个大问题。
庆点头道。
最佳裁判,当然是皇帝无疑,微臣相信皇上肯定会以江山为重,不会偏袒一方,但难保后世子孙,不会因为亲疏有别偏听偏信,让这套制度变成儿戏。
有道理,隆庆摸摸下巴道:那朕就规定,在判定是非之前,给双方各一次面陈内情的机会,任何人不得阻拦。在双方陈情之前,不许先下结论。
英明无过于皇上。沈默的马屁马上跟上:此法若为万古不易之制,则皇上可高枕无忧,军队也可少受其害。
那快快去草诏吧,隆庆开心道:终于解决了一桩大心事。这才感到腹中饥饿,掏出怀表一看,已经十二点了,便下地穿鞋道:先陪朕用膳再回去吧。
恐怕来不及了。沈默苦笑道:微臣下午还要去丰台大营呢。
那不留你了,晚了今儿就回不来了。隆庆把沈默一直送到外面,拉着他的手道:快去快回,今儿中秋节,朕本打算设宴款待群臣,可惜徐阁老说太浪费,只能改成家宴。你可得来陪朕过节说着兴致颇高道:把夫人&039;和孩子也带来吧,团圆节岂能把你们分开
愚妇犬子不懂礼数,怕扫了皇上的雅兴。沈默轻声道。
唉,太见外了。隆庆大摇其头道:今晚没有外人,只有皇后李妃还有太子他不和你那老三是小同学吗叫一起来,人多了热闹嘛。
那微臣只有斗胆从命了。沈默这才应下。
~~~~~~~~~~~~~~~~~~~~~~~~~~~~
待他走了,冯保才凑过来道:主子,该用膳了,不敢打扰您和沈相,菜都重做两遍的。
热热不就行了。隆庆皱眉道:这得浪费多少银子
瞧您说的,历代的皇帝都是吃龙肝凤髓,一餐上百两银子。到了您这儿,改成八菜一汤不说,还要热着吃的话,冯保泫然欲泣道:知道说您节俭,可外人还不知怎么说我们做奴婢的,如何苛待了主子爷呢。
算了,隆庆心中感动,刚产生的对太监的几分恶感,旋即便消融了一半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是有人这样像对祖宗一样伺候你,你也一样:下不为例吧。
伺候着皇帝用完了午膳,再将他送去某位嫔妃的宫中,冯保便得到了难得的空闲从现在开始,由这里的管事太监伺候,他便交代一声,往司礼监走去。
估计那两个货都要望眼欲穿了吧。想到这,冯保不由心中冷笑道:真是蠢货,仗着皇上的宠爱,就肆意妄为,还净给皇上惹麻烦,我看惹得皇上厌烦的日子不远了。他仿佛看到闪闪发光的司礼监宝座,正在向自己招手,心情不由大好。
但当到了司礼监的院子前,他已经完全恢复了从容淡定,看都不看跪在院中的王本,便迈步进去正厅。
分割
最后非但没超越别人,反而被人超越了,呜呜呜不过是我活该,懒惰应该遭到惩罚的,但还是感谢大家的票票支持,俺八月份会好好干的,真的。
第八零一章南京之乱上
第八零一章南京之乱上,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