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皇上。”赫舍里叫了玄烨一声,“可要臣妾问问卢氏姑娘的口风?”

“不许!”玄烨当场拒绝,“朕不但不许你问,也不许卢氏姑娘跟纳兰见面,听见了吗?”

“臣妾知道了。”

走出太和殿时,玄烨要往书房的方向去。

顾问行提醒道:“万岁爷,照规矩,您应该歇在皇后宫中。”

“规矩?”玄烨没好气问,“朕想跟纳兰共处,还要什么规矩?”

顾问行闭嘴不语,知趣地退到了一边。

“臣妾恭送皇上。”

赫舍里对玄烨行了一礼。

“好。”玄烨态度让人如沐春风,“朕下午有要事要忙,就先委屈一下皇后了,晚上再跟皇后一同赴家宴和歇在坤宁宫。”

“皇上您忘了?”赫舍里温声提醒,“今夜子时,您要在养心殿写:岁末把笔。”

“哦,是有这回事。”玄烨握了握赫舍里的手,爱惜道,“朕写完再去见皇后,放心吧,朕会去坤宁宫。”

“是。”

赫舍里温婉回应。

不管玄烨再如何喜怒无常,生气时有多生气,温情时有多温情,她都包容以待。

——皇上,哪怕您这般对臣妻好,只是做给纳兰公子看的,臣妾也会全部当真,当作您真的爱宠臣妾。

——皇上,臣妾永远在您身后。您在国宴、家宴、贺场、祭祀上做不到的“平易近人”和“蹈矩谨行”,就让臣妾来弥补吧!

回坤宁宫的路上。

赫舍里神情如常,她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看出来在太和殿内发生过什么事,更不能把皇上对选秀之事的“新态度”和“新立场”的声张出去。

“皇后娘娘。”赫舍里身边明眼的掌事宫女问,“皇上这般离不开……真的无妨吗?”

赫舍里亦是不想提“纳兰公子”四个字,只深明大义道:“国事比家事重要,本宫应当成全皇上。”

*

走在前往书房的路上。

玄烨莫名其妙地对顾问行道:“吩咐下去,叫如意馆的画师们好好给朕做准备,画出一幅朕接见蒙古王公亲贵的长幅画卷来。”

“回万岁爷,禹画师不画自己没有亲眼见识过的大场面。”

“如意馆的画师又不是只有他禹之鼎一个人,别的人就画不出来了吗?”

“要说到画人物和大场面,还得是禹画师居首。”

“君有令,臣就不得不从!”玄烨像是发泄一般,“你现在就去如意馆,把自己今天见识到场面,都给朕往好处往漂亮处去给禹之鼎说。”

“奴才多嘴先请一句万岁爷的意思,要是禹画师就是不肯画,该如何是好?”

玄烨赌气道:“禹之鼎敢抗朕命,朕就叫纳兰写出五十行的诗歌来高赞朕今日的功德,让他照着纳兰的诗来画十幅长轴画。”

纳兰叹笑道:“皇上,臣不想让这样不实的诗作传世,相信禹画师也不想让那样强求的画作典藏宫中。”

“难道今天,朕在蒙古王面前的憋屈就这么算了吗?”

“皇上别想已经过去的事情,向前看,等到兵马一事调查清楚,自然能叫人看到皇上的年少不可欺。”

“理藩院至今都没来个人给朕做个交待,朕真恨不得在明日百官年贺之时,废了理藩院的三大长官!”

“臣斗胆,如果皇上真的有想废了理藩院三大长官的意思,那臣的阿玛明珠可以立刻兼任,给皇上给大清一个崭新的睦邻友好气象。”

“纳兰,你这是当着朕的面给明珠要官啊?”

“皇上知道臣不是这种谄君邀禄之人。阿玛明珠,精通满蒙汉三语,阅读、辨析、处理蒙疆藏三地上报的要务没有阻碍;涉猎边境外务,风险和危难并存,非一般官僚可以做中轴斡旋,需有资历有头脑的高官才能镇的住风气和人心;蒙疆藏三域,习俗与风情多样,阿玛明珠海纳百川,平日里未曾拒绝登门拜访的藏医、术师、能人……故而对三域百姓的诉求看的更透彻。”

“是朕误会了呀!原来明珠的心思是用在那些方面。”

玄烨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朕还以为他跟理藩院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想凭借预知情报的先机来动摇朕的国本。”

“阿玛要是有这种想法,臣早就拦下他了,何况阿玛从未动过那些坏心思。”

“解开了误会就好。”玄烨对纳兰露出一个愧疚的表情,“原本朕一大早叫你进宫,就是想在治明珠的罪之前,先一步将你治罪的。”

“臣要是怕皇上冲动无情,就不会来了。”纳兰伸手去接天上的飞琼,“今天的雪也不小啊。”

“冷吗?累吗?”

“臣跟皇上与共。”纳兰这般传达自己的心情,“现在是,以后也是。”

*

且不说索额图收到“兵马来城”和“理藩院迟迟不报”这两大消息的反应:

一边拿出纸笔来,洋洋洒洒地预写下了一篇《述己无辜书》,好应对天子的疑心;另一边在心里大骂:明珠你还有什么脸面进宫去赴宴?天子怪罪下来,你一样逃不了。

就说皇宫里面,

纳兰一家子终于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团圆了。

明珠感慨道:“虽不是外头露天的席位,但是宫内,我们一家跟真正的爱新觉罗一家还是有别啊!”

“有别才好。”容若笑道,“儿喜欢现在一家子的氛围。”

“儿啊。”觉罗氏舀了一勺牛肚菌芥蓝到容若碗中,“今日纳兰一家进宫进的早,内务府总管噶禄特地前来拜谢你阿玛当日的救命之恩,所以咱们这张桌子才能吃到这些御膳房特制的素菜。”

“谢阿玛,谢额娘。”说完,容若笑问两位小弟弟,“揆叙,揆方,你俩想吃什么?长兄帮你俩夹。”

“想吃烤鹿肉。”

“来——”容若把好事成双的两片鹿肉夹到揆叙碗中。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鹿鸣九皋,声传于野。阿玛官服上的仙鹤和今日桌上的鹿肉寓意都极好。”

容若执杯敬明珠:“儿祝阿玛身边多聚贤才,品德高尚之人亦能多到阿玛身边,共为大清效能及之力、尽己善之能。”

父子对饮罢,容若对弟弟道:“揆叙,长兄祝你鹿出高山,博学多识。”

“谢容若哥哥。”揆叙高兴地收下了祝福。

“想吃溏心鲍。”

“来——”容若把一只半掌大的鲍鱼舀进揆方碗中。

“鲍鱼似元宝,愿纳兰家家势永葆:所得皆无价之宝,而非尽是金银财宝;所求皆是如获至宝,而非尽是表面珠宝;所为皆是自身可保,而非落入朝夕不保。”

明珠赞道:“容若,你说的好!”

“揆方,长兄祝你:凡事有余力,万境有余地。心到福到,付出有报。”

揆方意会出了长兄的意思,巧思道:“普通百姓家年年有鱼(有余),皇家公卿家年年鲍鱼(爆余),容若哥哥你说是不是?”

容若点头,暖道:“揆方,你伸出手来,长兄给你写两个字。”

等容若写完,揆方对明珠和觉罗氏道:“容若哥哥写的是:抱余。怀抱的抱,余暇的余。”

“阿玛,额娘,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容若起了第二杯酒,“儿希望纳兰家:知足而立、正慎而兴、渊源而长。”

揆叙眨着眼睛,问:“皇宫里是不是有烟火看?”

“雪停了的话,肯定有。”容若笑道,“但是长兄想不明白,为什么冰嬉节目上的燃放炮仗比跨年夜的烟火更隆重、更盛大。”

“儿啊,你真不知道吗?”明珠觉得奇怪,“这冰嬉可是跟学习满汉双语、练习骑射功夫所并列的八旗子弟的三大日常教养活动之一啊!”

“儿又没机会出现在冰嬉的观望营中,只能听闻别人提起,所以才不解。”容若心中小失落,脸上却是带着乐观,笑问明珠,“儿可是个不合格的八旗子弟?”

“人各有所长,无需去想那个对己无益的问题。阿玛觉得你是个全才,大抵是除了医学之外,无一不通。”

“知子莫若父。”

“看冰嬉表演有什么意思?容若哥哥我们明天去投通宝【注1】。”

“是啊,听说宫里有有一个石铸的灵龟,只要把通宝投入龟口中,就能所求如愿。我们要容若哥哥和纳兰一家都顺顺利利。”

“好。”容若看着揆叙和揆方,“不过,明早长兄要陪在皇上身后,可能说不准跟你俩一起去求福许愿的时间。不如,吃完这顿饭就去,如何?”

“好。”两个小家伙举手相应。

“阿玛和额娘也一起吗?”

“一起。”

明珠和觉罗氏的回答让容若欣喜。

这种久违的一家子一起做一件事的场景,可真好,真好啊……光是想想,就好像诸愿都已经实现了一般。

他,悦饮下了第三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