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第290章(2 / 2)

孟氏就等着这句话,赶紧谢过富察氏,富察氏却有些头疼受不住,扶着佟氏的手先回去歇着了。

一时孟氏出来,只告诉富达礼说:“大伯,老太太刚才发话了,说是请您出面与我家大嫂打个招呼,好安排我们一大家子在隔壁住下。”

富达礼想了想说:“成,我遣人去与弟妹说一声。只是这隔壁的宅子呀……”

孟氏马上接口:“哪儿敢劳烦大伯的人,既然有大伯这句话,妾身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也不等富达礼说完,先抢着谢过富达礼,然后叫了孟大进来,当着富达礼的面,把刚才老太太“发的话”和富达礼的“嘱咐”,一起都与孟大交代了一遍,命他再去椿树胡同跑一趟,“别忘了转告大嫂一声,我们娘儿仨在这忠勇伯府候着。”

富达礼冷眼看着孟氏这般行事,也没说话,待到孟氏交代完,自己告了个罪,说是还有旗务要处理,便去正白旗旗署了。孟氏母子三人便留在伯府待客的花厅里。

也不晓得过了多久,孟氏已经将手中一盏茶喝得发白了,两个孩子都有些疲劳,石唯依旧端着架子坐着,真姐儿却已经有些委顿,蔫巴着缩在孟氏身边。

终于,孟氏等到了孟大回来。这孟大头上沁着一层细汗,对孟氏说:“奶奶,那边石家大夫人说了,这永顺胡同的宅子是赐宅,是皇上追封先大老爷的时候,赐下给石家大爷的,与石家二房无干。”

孟氏“腾”的一声就站了起来:“大嫂真这样说?”她只觉得脑海里“嗡”的一声,觉得被丈夫坑了。早先就听过丈夫说起,石家在永顺胡同有一处三进的院子,可是石宏武就从来没有说过,这房子不是赐给整个石家的,而是单赐给石家长房的。

孟大便点点头,还说了:“大夫人言道,有圣旨为证。大夫人还言道,忠勇伯爷可能也是将旧事忘了,才会说那样的话。石家的意思,毕竟是赐宅,不能当等闲住宅来用,所以若非年节与祭祀,轻易不开。咱们要住……怕是不便。”

按理说,石家长房若有间三进的院子自己住着,不让没分家的弟弟一房进门确实是理亏,可是如今石家长房自己都没住这房子……

孟氏一时暗叫失策,她满心打算着,先发制人,一到京城,不管怎么样先住进石家。住在永顺胡同的宅子里,她可以一面结交石大娘,软化石大娘的态度,一面又可以顾着忠勇伯府,得伯府中人的襄助。可是千算万算,没算到的是——这座赐宅,人家根本就不住,而自家,则根本没权利住。

到了下午晌富达礼回来,庆德一路小跑地过来与兄长说话:“大哥,宏武媳妇的事……”

富达礼看他一眼,庆德立即改口:“孟氏的事……既然三弟妹不肯松口,大哥你为何不做个和事佬,从中调停调停。或者让孟氏在伯府先住下,找个机会将三弟妹请来,让两边说和说和岂不好?这刚到的哥儿姐儿我也见了,可怜见的,真跟宏武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

富达礼轻轻咳了两声,晓得早先庆德收过四川那边的厚礼,此刻自然帮着四川说话。

富达礼想了想便说:“莫非,二弟院里,有空院子能腾出来的?”

庆德脸色一变。

富达礼双手一摊,道:“庆德,你大哥这边,实在是腾不出地方还能住人了。若是你能帮大哥想想办法,这是最好!”

庆德就是个嘴上会说的主儿,真要他出力,出院子出地方招待人家,他哪里出得出来?

近两年人口繁衍,忠勇伯府老伯爷所出的嫡支就已经将府里上上下下全住满了,三弟观音保在外为官,多年未归,连他的旧院子都让小辈们暂住着了,如何还有地方招待孟氏和她带来的这么多人?

庆德当即道:“大哥说得对!”

富达礼:……

庆德:“弟弟知道一个很是稳妥的客栈,地方又大又洁净,日常也没有闲杂人等相扰。很适合孟氏她们。弟弟这就去告诉她们去……不,还是让弟妹出面去说吧!她们女眷在一处,更谈得来。”

富达礼淡淡地点了点头,随便庆德安排去了。

他自己则独自回到外书房,双手互握,使劲捏着手上的骨节,伴着轻轻的“嘎啦”声响,他将头深深埋在两臂之间:

今日孟氏的做派,他算是见识到了,这本能地令他心生不喜。可是孟氏所出的两个孩子,看起来天真未凿,心性尚好。这令他心中多少生出一番不忍。石家二房两头相争,孩子是最无辜的,可这嫡庶之争,两边必定有一个输家——

宏武啊宏武,你就竟在想什么呀!富达礼忍不住想。

且不说孟氏在忠勇伯府枯坐无奈,只得听从安排,另找了一间“稳妥”的客栈住下,石喻今日的安排极为紧凑。

石家人一大早就一处去忠勇伯府,石喻亲自去拜过老太太富察氏和大伯富达礼,拜谢各位长辈的教导,随即石大娘领着石咏与石喻,去了石家祠堂,将这好消息告慰石老爹的在天之灵,告诉他子弟都已渐渐成材,石家已呈复兴之相。

石喻却并未在忠勇伯府过多停留,他身为一名新科举人,赶着要去赴“鹿鸣宴”,在那里,他将有机会见到主考副考等朝廷官员。主考官陈邦彦便是石喻的“座师”,副考官则是“房师”,其余考官为“受知师”。在这鹿鸣宴上,石喻需要一一拜见。

此外,所有出席鹿鸣宴的举子,都将是石喻的“同年”。将来他若进入官场,这些人将是他的第一批人脉。石喻年纪最小,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合,独自前往,多少有些惴惴不安。

石咏却鼓励弟弟,让他依着以往在忠勇伯府、景山官学与人相交的态度去结交便是。毕竟石喻虽是旁支,可也是大家子弟出身,日常见得多,眼界自然随之而高。不是石咏谬赞自家弟弟,这次取中的举子之中,恐怕有些一向死读书的,论起社交能力,还不及石喻呢。

果然不出所料,这次“鹿鸣宴”上,石喻小小年纪,便取中了桂榜前排,又兼待人有礼,对答自如,赢得了不少好感。

然而“鹿鸣宴”上,还有一件极其吸引人眼球的,则是桌上放置着的玻璃酒瓶,以及瓶中所盛的“鹿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