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听闻首饰已经先行给王府送了一批上好的过去,就只随心添了几件精巧合意的来配自己的新衣。
待通身换好了衣饰,依旧蒙了面纱一行人才往西市去采买食材。
“十九弟今天有口福,能在这儿碰到我和国公爷。这家新开的铺子虽不起眼,点心茶水可是京城一绝,我们也是这几天才发现的。”与同好一道品评美食、美酒、好茶算的是湘王的爱好。
“可惜你是个糙人,也不知能品得出几分趣味。”卢国公自认卸甲多年来一心钻研美食,品味早已不是常年戌边的晋王可以匹敌的了。
这会儿瑜承熙已经和卢国公十六哥喝过一盏茶了,这茶香气高远、茶汤清透鲜爽,确实和自己昨晚喝的是同一种茶,但昨晚的茶入口通体舒泰,滋味要远胜这铺子里的茶水。
“今日托你二位的福,品了此等好茶,后天我设晚宴回请老国公和十六哥。”
“此话当真?!”卢国公往上捋了捋袖子,就差和他当场勾手指了。
“这是自然!”这话自然是当真的,他再疏于应酬也不至于连一顿酒都不奉陪。
何况到时她可以大大方方的现身京城了,他还想带着她遍访故旧呢,晋王设宴将不会是什么稀罕事了。
“那我到时可要把鸿博带上。那小子在家天天念叨你,听的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也好鸿博兄和我多年未见,正好痛饮一番。”
卢国公长子李裕丰死于战场,长房只留下李鸿博这么一个庶子。次子袭了世子之位,长房儿媳又看不顺眼这个庶子,李鸿博不得已于淳景十一年二十岁上投了祖父旧部西军。
彼时西军主将是老国公一手提拔的蒋大成,此人能力并不十分卓越,但为人厚道仗义,在军中颇有声望。
老国公仅有二子,长子李裕丰战死沙场,次子自小习文,家中无人能继西军统帅之位,遂向皇上力荐心腹旧部蒋大成。
李鸿博在西军作战勇猛,为人忠义和蒋大成脾性相投,淳景十四年二十三岁的他已经是从五品的五转勋官,可谓少年得志。彼时西军将领多是卢国公和李裕丰旧部,大家隐然视其为下任主将人选。
当年十五岁的晋王奔赴西疆,出任正四品陇右道昆墟州城守尉,总领昆墟州守军。李鸿博看不惯到边塞积累军功的皇子,对他颇有微词。
淳景十四年夏至十五年春末,西疆大旱频发沙暴,以大小柏律及火罗部为首的部族无以为生,从而爆发了震惊朝野的柏律罗之战,柏律罗众部联军来犯。
晋亲王受命为行军大总管运筹帷幄,此战战事激烈,历时半年仍相持不下,大洵士兵伤亡惨重。军中有些将士对年少的晋亲王开始阳奉阴违,李鸿博就是其中之一。
李鸿博更是胆大妄为,私自纠结了几名父亲的拥趸者意图刺杀敌军主帅,后失手被擒。蒋大成组织人马营救,回程时又陷重重包围。
晋亲王以自身为饵领五千人马去烧敌营,引开大部分敌军助二人脱险;安排老国公旧部率众沿途伏击,歼敌过万。
这也成为了柏律罗大战中比较关键的一场胜仗,事后功劳却都记在了蒋李二人头上。
战后西军旧部将领多被即刻调任他处,李鸿博调任绵州时,这份功劳助他得了个从三品云麾将军的分封。但此后几年山水相隔甚难晤面,寥寥几次同在京城时,李鸿博几次投帖也未能求得一见。这面见晋王,谢一谢他当年的恩情都快成了他的心病了。
李栋以往对孙子的心事都视而不见,但如今皇上春秋已高,晋王作为唯二的嫡子实权王爷,又有兵权在握实在是惹眼极了。就算他没有搅风搅雨的心,可他有呼风唤雨的力。此时他想独善其身,所需的助力可不小于想成事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