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分,在宫门下钥前,妙德法师领华令仪进了弘德殿。
在此前,杨太后曾吩咐胡妪带张曦回光华殿,只因张曦闹腾得厉害,一离开杨太后身边,就大哭大闹,更别提出弘德殿了。
杨太后要避嫌的态度,十分明显。
胡妪盯着杨太后怀里的小娘子,却总觉得,小娘子沉着张脸,好像知道待会儿能见到自己娘亲一般,所以才不愿意离开。
平时,张曦喜欢杨太后,却也很粘胡妪。
今日自妙德法师走后,张曦除了杨太后,谁都不让抱,而且谁都不理,杨太后让她和杨家三娘杨昭训一起玩,张曦都提不起兴趣。
安静得有些过分。
杨太后还担心她是不是病了,不舒服,召了周典御进宫瞧过,却并没诊出什么。
“常言道:母女连心,清妃妹妹进宫有大半个月,约莫是想娘亲了。”杨昭华嘶哑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响起。
杨太后侧头望了她一眼,“偏你知道,三娘比清妃还大一岁,之前住在宫里几个月,也没见她闹着要见娘亲。”
杨昭华见姑母疑心了,忙笑着说:“清妃妹妹,瞧着就比三娘知事。”俩人拆孔明锁,三妹杨昭训,还没有张曦手脚麻利。
这些天相处下来,她越发觉得张曦不同于寻常奶娃娃。
“清妃才五个月大,能知道什么?”
杨昭华的话,着实让杨太后听着不顺,心中更是不喜,目光淡了下来,“你出来有段日子了,想必是想你娘亲了,稍后,孤让杨中侍派人送你回杨府。”
这个侄女,之前瞧着胆子小,和她也不亲近,上次让张昕给灌了哑药,她怜侄女遭了大罪,把她带在身边,不想,胆子变大了,连性格也变得伶俐起来。
一个八岁的孩子,有争宠的心思,她能理解,却不能接受,在她面前耍心机,一再提醒她,张曦不是她女儿。
人可以聪明,却最忌讳自作聪明。
只是到底是自己亲侄女,好不好都是杨家人,杨太后心里不舒服,也不能对着侄女发脾气,于是一股脑全迁怒到孩子的母亲,她的大嫂秦氏身上。
没把孩子教好。
杨太后吩咐杨中侍时,顺便说道:“你送她们姊妹俩回去,亲自去趟杨府,问问秦夫人,她要是不会带孩子,有大把的人愿意带,把俩个孩子往宫里一扔,不闻不问的,她倒是轻松了。”
听了这话,旁人没觉得有什么,似已经习惯了杨太后看自家大嫂不顺眼。
动不动就训斥一番。
唯有杨昭华变了脸色,她近来在宫中待久了,有些得意忘形,怎么就忘了,这位姑母的性子。
喜怒无常。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哪怕她的话,说得隐晦,但姑母深宫沉浮十几年,哪能看不出她的心思,她算是看明白了,她和三妹俩人加起来的份量,都超不过眼下姑母怀里的张曦。
出宫回杨家也好,她一定要向阿耶弄明白,为什么张曦会这么得姑母喜欢。
弄清楚原由,才能对症下药。
不然,她做的都是无用功。
杨昭华把思路理清楚了,没有给阿娘秦氏求情,她明白求情也无用,索性不做无用功,“儿过些日子,再和三娘一起来拜见姑母。”
杨太后直接挥了挥手。
杨昭华走后,坐在杨太后怀里的张曦,瞬间觉得整个屋子都亮堂了。